1983年,吴天明刚拍完《没有航标的河流》,做影片后期时,陕西作家路遥的小说《人生》打响了。
天明要我和子良去作协找路遥,把《人生》的拍摄权要过来。我也是写小说的,和路遥很熟,子良与路遥都是陕北汉子,很对脾气。天明真的让我们去,把握是很大的。
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在陕西作协工作的路遥,受老一辈作家的影响,对电影十分谨慎,当时有句话说,“小心触电”。因为柳青的《创业史》改编好了,拖了几年没拍;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也是说几年,没有结果;还有李若冰给西影写了个剧本《秦川儿女》,几经曲折,依然没有开拍。陕西作协的老少爷们被几番折腾,对改编电影都信心不足,牢骚很大。
当我和子良提出要拍摄《人生》时,路遥不作正面回答,只是旧话重提。好在我们关系好,我又对往事知道详细,便耐心地把老辈作家所遭遇的特殊原因给解释清楚了。他有些动心,说把《人生》拍成电影是个好事,前几天北影来电话,也要拍摄,说导演还有些名气。现在你俩来了,代表西影,可你们说的这个导演,没听过有什么好作品。他的意思很明显,倾向给北影,只是碍于熟人情面没说破罢了。
为扭转路遥的态度,我俩轮番作战。我讲天明刚拍完《没有航标的河流》,拍得十分漂亮,正做后期,肯定打响。此片作者是湖南同辈作家叶蔚林,作者和作品路遥当然熟悉,听我说拍得十分好,他兴趣来了,态度转了一半。子良趁热打铁,把天明的经历和性格大肆鼓吹一番,说你们两个是一路货,大气魄,大手笔,我敢保让你俩只要坐下谈十分钟,包准能成好朋友,合作肯定能圆满成功,《人生》一定会打响全国!路遥是条热血汉子,头脑一热,居然满口答应了我们。
我俩见好就收,立即告辞。
天明当然高兴。第二天又来找我俩说,厂里要开会定今年上戏剧本,咱得想法尽快把《人生》剧本弄出来。我问厂里什么时候开会,他说可能是下月初。我一算没几天时间了,作者又没写过剧本,这么短短几天怎么能完成?天明说,那就你们两个辛苦一下,替他弄个初稿,赶开会送上去,把位子先占住,然后再请作者来修改。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俩要不搭一把,咱前面就白忙活了。
我俩上了他的套,没有退路了,只得硬着头皮答应。当时我只提出一点要求,要他讲作为导演的构想。他满口答应,翌日上午八时准点到了我的单身宿舍,坐床上讲他的构想了。谁料他是枣核解板,只有几句(锯)就结束了。当然十分精彩,即是后来影片的开头。往下哩?没有了。他从衣里掏出几包金丝猴烟卷来,给我俩一人扔两包,跳下床说,据可靠消息,下个周一上午厂方开会。你俩务必在本周内弄出报上去!他说罢拍屁股走了。
事已至此,我们只得照他说的做。鉴于当年改《一个和八个》时,子良写初稿,我后边修改和打印剧本;这次翻过来,我写初稿,子良修改和印剧本。我们整整熬了五个日夜,赶周末终于把剧本初稿印出来,送到编辑部赵主任的案头。
周一上午,厂方准时开会。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剧本不但顺利通过,而且厂长作出决定,天明马上建组,开始筹备。与当年《一个和八个》剧本相比,人事依旧,但解决迥乎不同,令人好生诧异。事后深入了解,才弄清了其中奥妙。原来在我们忙碌改写剧本的时候,省委派人来厂考察西影领导班子年轻化专业化的问题,据传天明是重点考察对象,可能要担任厂的主要领导。
《人生》剧本当然最后由路遥修改和定稿。我获得他的中篇小说《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改编权;子良作责任编辑挣了100元而已。天明作导演,外景拍摄完成后,省委任命状下来,他成了西影的党委书记兼厂长。翌年春天,影片完成,一炮打红全国,成了天明的代表作,也为西影带来巨大荣誉。
从我们的角度说,这次为天明弄剧本,总算是成功了。后来我写诗说:“人生赚吴几只猴,黑炮赢张三鞠躬”,后一句指黄建新的《黑炮》,与天明无关也。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