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父亲和房子的故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雷树森 时间:2020-12-28

新中国成立时,十六岁的父亲并没有坐进教室里读书,苦命的他已经跟着爷爷赶着牛羊在山坡上为了一家人糊口在土里刨食好几年了。但勤劳的父亲并没有被贫穷的命运所压服,耕有其田居有其屋的新中国使他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父亲一辈子种粮食,养牛养猪,经营他的木工手艺,到后来种植大片果树,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果实,终于使腰包鼓起来了,大房子也盖起来了,还供我们姊妹五个都念完了书。
  父亲一辈子善良勤劳,正直刚强,永不服输。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的父亲在他任生产队长的二十几年里,不但生产搞得好,获得了政府奖励的拖拉机、架子车,竟然还自己学会了识字算账,到后来领着社员读书读报,这使我们很佩服他,也是影响我们学业有成之所在。
  打记事起,我是在那孔又黑又旧的土窑洞里长大的。一家九口人挤在祖辈留下的三间破厦房和一孔破窑洞里,随着我们兄妹几个渐渐长大,住房成了一个大问题。可在那农业学大寨的年代,一家人辛苦一年下来,连肚子都吃不饱,更不要说盖房子了。我常常听到父亲和母亲在一起谈论房子的事情,可是,过了一年又一年,房屋依旧,不一样的是我们兄妹几个齐刷刷地越长越高。
  在农村,人们都知道,房子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一面金字招牌,是家庭门面装潢,代表着主人的能力和家境殷实与否。因为在农村,家境再怎么不好的人家也能搭起两间茅草屋,他们不会去租借别人的房子住。农村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挣的钱,首先就是盖房子,然后就是给儿子娶媳妇。没有房子的人家给孩子找媳妇都难,还常常让别人看不起。哥哥眼看着到了结婚的年龄,房子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一下子改变了我们家的状况。分田到户以后,我们兄妹陆续都成了好劳力,全家人起早贪黑,加上风调雨顺、天随人愿,连续两年粮食大丰收,家境略有好转,父亲便急急忙忙地张罗着盖起了三间土木结构的(土坯墙木头构架)大瓦房,并且在新房里给哥哥结了婚,父母脸上也出现了少有的笑容。
  土房子虽然是新的,可父亲并不满足现状。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家境越来越好,父亲盖房子的劲头也越来越大。先是拆了土房盖砖房,然后是拆了砖房盖楼板平房。后来我们兄妹都长大了,家庭也富裕了,父亲干脆把刚刚盖起不久的楼板平房也拆了,盖起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房,瓷砖贴面,玻璃门窗收进一屋阳光。记得那些年,我们家隔不了几年就要大兴土木,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帮忙,拆了旧房盖新房,一天下来父母亲常常累得直不起腰,可第二天照样早早地起来干这干那,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这样,父母一生先后五易其所,虽然耗尽了所有积蓄,吃尽了苦,可从此以后整天笑呵呵的。
  但父亲盖房子的梦想没有全部实现。当时在老家修建小楼房时,父母和哥嫂都要帮忙同时给我修一座房子,因为我一直在外工作,要在城里买房子,就没有在老家修房子。成家后由于工资低,妻子下岗,迟迟买不起房子。父母亲就常常念叨:“什么时候能在儿子城里的房子里过一个年(春节)就心满意足了。”
  这些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我们公职人员待遇也大幅提高,经过多年的积累,再加上亲友帮助,我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可父母大人已先后离开了我们。
  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没有轰轰烈烈的惊天壮举,但他老人家一辈子勤劳善良、正直刚强、永不服输的精神,成为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


编辑:慕瑜

上一篇:旧家院落旧秋风
下一篇:左手握右手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