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镇》是我今年读完的第11本书。读后有感触——为其得欣喜,为其失抱憾!如作者自序中说,10年间七易其稿,说明作者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这是值得我们称道的!
以文学评论家的说法,一般情况下,短篇小说呈现的是片段,中篇小说呈现的是故事,长篇小说呈现的是命运。这是就作品中人物形象而言。短篇小说是人物在一个历史截面、瞬间的经典亮相、表现,所以称片段。有人说短篇小说难写,难在没有废话;中篇小说是人物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段内的经历、故事;而长篇呢,是人物在相当长的时代背景或历史重大事件中的成长、变化,直到定格。这个时间段可能是几年,甚或几十上百年。那些被称为史诗性的长篇,一般的普遍特征是“三代人一百年”,犹如《白鹿原》《尘埃落定》《穆斯林的葬礼》。当然有时间概念短的,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描写的仅仅是一天时间,却又是几百万字七大卷。
就以上的审视眼光说,《十字镇》写了2008年冬到2011年间这三四年内,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一个叫十字镇的城乡接合部的善恶撕搏,社会发展。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点,一个缩影,极具代表性,也符合长篇小说的普遍特征。可以说是高光、正能量的新时代农村书写。
就其故事情节而言,小说以杀人命案开篇,直接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当然了,小说最终也没有破案,有似是而非的嫌犯,却未作清晰的交代。小说从此切入,展开了以十字镇书记李咏斌带领、指导周良、秦小花等进行温泉养鱼、特种猪养殖、办洗浴中心等招商引资兴办村办企业,与贺彪、贺海兄弟黑恶势力作斗争;玉舒、默然、张宇弦等支教助学等等生活流场景,可谓囊括贪腐、就业、拆迁、黑恶、婚姻、家庭等几乎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小说极具故事性、传奇性、可读性。除开篇命案、刘一梅与周和殉情、媛香不愿回去的故乡“拐子村”、与王斌相恋的李萧,拜见未来公婆时发现王斌的父亲竟然是十多年前骗奸自己的舞蹈老师,以致恋情生变……这些情节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情景发生的概率极低。
城乡接合部(包括城中村)是中国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汇聚集中的地方。在一些人看来,这里流动人口密集,人员成分复杂,脏乱差问题突出,是卖淫嫖娼、吸贩毒、赌博、盗窃、抢劫等刑事案件的高发地,因而称其为藏污纳垢之地。而在底层的打工者看来,城乡接合部的生活成本低:住房租得起,餐饮便宜,接近于他们的承受力。记得当年路遥就曾倡导对城乡接合部的书写。事实上,地产经济助推着城市摊大饼式发展。随着耕地锐减,城镇化正蚕食着乡村传统文化与田野牧歌。李咏斌父亲吻土而别的情节,可以说蕴含了丰富的寓意。中国农民的命运就是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失去了土地的人还可不可以称之为农民?!作者把作品的书写落笔在这里,这种眼光和选择是对的。
小说中的众多人物,虽说有几个群落,简略地可以分为两大阵营。正面的向上的以李咏斌、周良、秦小花、玉舒、默然、张宇弦、陈家新、王小虎等等为一方;反面的幽暗的或者说落后的以贺彪、贺海、董涛、宋妮妮,甚而陪客的李萧、当二奶的娜娜等问题妇女为一方。
镇书记李咏斌显然可以贴上男一号的标签。他是党的好干部,近似于英雄式的人物。女一号开始是秦小花,后来玉舒也渐渐凸显出来。英雄人物不好写。李咏斌有血有肉,却又感觉意犹未尽,总觉得哪儿欠缺点什么。当然作品中不乏人性的闪光点和柔软部分:比如周良给仇人贺彪、贺海的母亲申请低保、办丧事;默然十几年资助孤儿张宇弦上学直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这些情节都是很感人的。
当然了,作品中多数人物是扁平的,包括重点人物。不过其中有两个人物是很有趣的,令人印象深刻,也可以说是写活了:一个是默然,他对玉舒可谓一往情深,后来与别人速结速离,长期做着公益的志愿者事业。他肝癌晚期,却又隐瞒病情,拒绝张宇弦的感情,明知玉舒与李咏斌结合后不可得,却又在心灵深处供奉着,简直就是一个爱情的殉道者!他看似风流倜傥,才情横溢,内心却有着感情的坚韧与执着,现实里过着苦行僧式的孤独生活,特别文艺范,不滥情,真真正正是一个傻子与痴汉的典型!我欣赏作品中这个人物形象的明晰,赞许其塑造的成功,却鄙弃其现实中的憋屈!另一个是陈家新——虽然描写他的笔墨要少于默然,但他不只是女性读者的梦中情人,连我都喜欢他了!
当然,文本中也有一些不足或瑕疵:一是概念化图解政策、公文、纪实语言明显。二是人物偏多——这是陕西乃至全国长篇小说的通病。关键在于重点人物未能突显,扁平人物众多。私以为可效仿《朗读者》中的汉娜与米夏、《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与哈桑、《花狗崖》中的小基里延科——这几部作品中出场人物都不多,却不影响其成为经典。三是引用名言而后注,注应在页下,而非文中,致使有些不伦不类,建议再版时更正。四是33万字的作品,结构为80个章节,无法猜度作者的寓意。总之感觉一些情节细节尚未展开即已作结,显得琐屑零碎。
以上仅为个人感受,不一定准确,希望能与更多同好研讨。
《十字镇》
作者:魏晓英
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简介:本书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书系”之一。小说深刻细致地讲述了底层老百姓的成长奋斗史。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曲折动人,耐人寻味,是一部难得的以文学形式弘扬正气、格调积极向上的励志佳作,是一部人民群众的成长奋斗史。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