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仙利对艺术“有感觉”。就艺术而言,“感觉”这个词包含着一切。
张仙利不机灵,非但不机灵,说起自己的画,还有些口拙。但她对艺术“有感觉”。许多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这样的人——
“他们的感觉在思考之前就已经形成一个系统,这就使他们在研究自然时不至于破坏感觉,也不仅止于做一个画家,他们获得了最精确的知觉,从而也完成了大脑的最精微的转化。”
这段话是高更说的。
诚然!当张仙利站在自己业已完成的作品前,企图用一些“小金句”来归纳自己精神生活的历程时,对她而言,那个重要的艺术“感觉”其实已经遥遥领先,在她作势思考之前,便已经神秘地统领了她的画笔。于是,即便她总是冲动地想要给笔下那些原本抽象的符号进行具象的命名,那份居于优先地位的“感觉”,也保证了她不至于破坏掉艺术那些本质性的要求。这让她“不仅止于做一个画家”,在绘画的创作中,她确乎获得了某种自己也难以想象与说明的最精确的知觉,“从而也完成了大脑的最精微的转化”——神奇的是,张仙利提笔作画的最初动力,据说,便是源于她自己那份名为“脑联网”的学说。她要给自己那份玄奥的学说赋予一份色彩的说明书,于是,便提笔奔赴了空白的画布。
显而易见,最初张仙利的眼睛缺乏和谐,稍后,通过研究,她就有了一整套表现和谐的方法。这批画的先后顺序,充分说明了她是如何一步步学会了和谐,那完全有赖于一个人天赋的自然调动。你知道,在学院里,却只能将天赋被动地交给机械的训练。于是你也就知道了,为什么那些精通大师绘画手段的学院画家,却不能创作出一幅大师级的作品。因为他们并不创作一种自然、一种智慧和一颗心。因为懵懂的张仙利怀有直觉,在她的画上存在着不可理喻的色彩、线条关系,这是作为人的张仙利最内在的部分,是埋藏在深处的一种自我再现。
张仙利的画再一次告诉了我:自由自在而又热情地去画画,你就会取得进步,而且,你迟早会发现它们有被赏识的价值。重要的是,只要不在画幅前焦躁不安,一股强烈的感情就能很快传达出来,要善于幻想,并为这种感情寻求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我们应该多多思索能结出果实的创造,少去想现实本身。像我们的天才大师那样去创造,才是引向艺术天堂的唯一之路。
色彩那神秘的、谜一般的内在力量已经被张仙利的画笔捕捉到了,她不会是自己作品公正的评判人,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她告诉过我的那些作画心得,我相信,她曾经在自己画作面前奔涌的那些泪水,相信她那些倾注了全部精力的创造时刻。我能想象,她是怀着一种极其痛苦的热情,显现出了这一个个无须校正的清晰的幻象,画中既有急促的律动,又有生命的波涛。从这些画中,你感受不到一点儿专业技巧和所谓法则的气味,一切都产生于人的想象的自由驰骋,尽管有时也忐忑不安。
没错,这就是艺术。
不仅仅要忘记“脑联网”,最好,也忘了“小金句”。张仙利,别在你的画上打上浅薄的印记,别被心术不正的家伙简单怂恿。不借助文学,只用一种恰如其分的装饰和简化手段来表现你的幻象,这是一桩艰难的工作,但你已经出色地完成了。
“脑联网”和文学的“小金句”会让你受苦,而画画,让你返璞。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张仙利至少三十幅的画,因为,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杰作。(文章有删节)
编辑:庞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