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乡党之九 勤勤豆腐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尤凌波 时间:2020-04-10

  从东边的蓝田,至西边的眉县,此段秦岭,便被叫做终南山,长约400里,峪有72处,峪是山泉溪涧的门户出口,那水源自是丰富。

  终南山西片平坦开阔,盛产稻米小麦,就显富庶,乡党们寻常间以然面、捞饭(米饭)为主食,号称关中白菜心。而东端则丘壑纵横,坡大沟深,多产苞谷、谷子、豆类,仅豆类就有扁豆、红豆、绿豆、豌豆、黑豆、小豆、黄豆,乡党们以搅团、苞谷糁为主食,间或吃个米儿面。逢年过节,吃一顿白米捞饭,还得掺一半红豆,白米稀缺嘛。
  但东边的黄豆却颇有名,颗粒不大,却滚圆,饱含油脂,加上峪口流出的山泉水,做出的豆腐就紧实、筋道、油香,刚熬出的豆浆,尚未冷却,上面就迫不及待地凝起一层皮,而且可连续揭七八页,丝毫不影响豆腐的香味,其中尤以营寨沟的豆腐最为有名。
  凤奇做臊子面的豆腐,便是从营寨沟村民勤勤那儿买的。这勤勤自他太爷那一辈就开始做豆腐,至今亦有百余年历史。做豆腐可是个苦活,先要拣净黄豆中的砂子、霉豆、瘪豆,再用水泡上一夜,直至豆子变软,这时才用石磨一勺一勺磨成豆浆,然后再用麦笕火烧沸,揭去一层层油豆皮后,点入卤水,包入白布,放置木框,上压石头,沥控尽多余的水分,始可压制成豆腐。
  勤勤他太爷做豆腐时,家穷买不起毛驴,推磨全靠人力,他便和几个儿子轮换着推转那沉重的石磨,一圈又一圈,“隆隆”声通宵达旦。做好的豆腐用小推车沿村叫卖,这中间因社会变革等原因,停了十余年。到了勤勤重新拾起时,已是改革开放初了,那时大牲畜还归生产队统一饲养,勤勤仍延续着人力推磨的方式,不光推磨,做豆腐还需用大量的水来泡发、熬煮,因而豆腐又被称为水豆腐,而水得从井里一桶桶绞,推磨、绞水都是重体力活,因而有“打铁、捶胡基、做豆腐”,人间三大苦之说,下不了这苦的人都不愿干这营生,但勤勤弟兄二人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并且陆续买了电磨子,买了抽水泵,这就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勤勤靠做豆腐把日子走在了人前头,加上勤勤人也长的排场,浓眉大眼,鼻梁高挺,一头黑发还带着自来卷,那说媒提亲的就不断,二十六岁那年,勤勤与邻村的绿芹结了婚。那绿芹可是方圆出了名的美女,身材高挑,皮肤嫩白,柳眉杏眼,小两口你挑水来我推磨,恩恩爱爱,日子越过越好。
  世间事很难有十全十美的,第二年,绿芹就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承继了父母的优点,谁见都想抱,舍不得丢手,本想着二胎能生个儿子也就罢手了,可谁知又是个女子。乡下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固然有传承香火的原因,因为女儿出门后,就是夫家的人了,连生下的娃,也得随男方的姓,其实也就成了外人,人老了,总不能叫外人养老送终吧。还有就是长期生产力低下,农活又重,没有个儿子做帮手也不行。于是又生了第三胎、第四胎,哪知一连串都是女儿。那是“只生一个好”的年代,城镇居民只允许生一个,农村也只允许生两个,墙上到处都刷着醒目的标语:“少生娃多养猪”,有些地方,甚至连街头路边修自行车的招牌,也予以没收,因为招牌上写着“补胎打气”,容易产生鼓励生娃的嫌疑。
  勤勤家遭到的处罚可想而知,已到了一贫如洗的境地,无奈之下,就将第四个女儿,送给了县城一对不能生养的夫妇。为了生出男娃,连女儿的名字都分别叫做引弟、招弟、唤弟、叫弟,被送走的就是叫弟。叫弟送人后的第二年,绿芹的肚子又大了,为防止被引产,不等显怀,勤勤就让媳妇躲进了山里一亲戚家,这一次终于如愿,四个姐姐连招带引,又唤又叫,终于盼来了一个带把的弟弟,这下子,生产队几乎派人都上房揭去了勤勤家的瓦。
  勤勤和绿芹二人,依然干着磨豆腐的营生,做豆腐要出大量的豆腐渣,这可是猪的好饲料,于是又在迎驾归集市上,逮回来了几个猪娃子,用豆腐渣掺和着粉碎了的苞谷秆,一年功夫,就可养大育肥出栏。这时二人也做了分工,勤勤黑夜做豆腐,白天绿芹拉着架子车沿村叫卖,绿芹人长得好,说话似银铃摇曳,嘴甜心不重,当然了,最主要的是豆腐好,那生意自然就火,逢上过会、过年,常常是不够卖,方圆几十里遇见个红白喜事,都专程跑来预订,营寨沟勤勤豆腐的名气几乎无人不知,连西府臊子面大王凤奇,不都跑几十里路专门来买呢嘛。
  岁月犹如那磨盘,转时很慢,回头一看又真快,而人生就显得太短,这一晃,当年的帅小伙勤勤,和漂亮媳妇绿芹,如今已双双迈进了古稀之年,豆腐坊也早已交给了儿子来经营,每逢过会过年,三个女儿、女婿,都领着各自的儿女,提个好烟好酒好茶看望娘爸、外爷外奶,老两口品着烟茶,吃着水果点心,美滋滋地逢人就夸啦:“咱这是享了几个女子的福咧!”老两口也总是用油豆皮、豆腐做上几个菜招待,不论大小都抢着吃,说这豆腐香,临走时还不忘叫娃们家拿上些。
  可背过人去,却常常想念被送出去的四女子叫弟,不免暗自垂泪,心生悔意,觉得对不起娃,更不知娃现在的日子过得咋样了。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