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雒忱先生的新作《百年炉火》,一时间思绪涌动,兴感云屯。
百年炉火 光耀古今——读雒忱《百年炉火》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正旭 时间:2018-07-04
读完雒忱先生的新作《百年炉火》,一时间思绪涌动,兴感云屯。 读完雒忱先生的新作《百年炉火》,一时间思绪涌动,兴感云屯。作者的笔力之雄浑、苍茫,令人折服。那一段段细致而又精炼到让人寓目不忘的细情节,那一个个命运独特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以及他们的宿命,那种大气而又浑厚、苍茫而又幽深历史厚重感,神秘而又极具魅力的地域文化特色,血与泪交融、悲与喜的交叠,以及对历史的求索、对人性的研究、对伦理的思考、对文化的反思,让我在读罢小说后产生了一种历史的苍茫感与文化的厚重感。 直觉告诉我,这是当今文坛书写一个产业,一方地域、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不可多得的厚重佳作。且不说小说的布局与情节,也不必赘述小说的人物性格与特征。从历史、从文化、从小说所反映的价值取向而言,已经让人激赏不已了。雒忱先生以小说的形式表现陈炉人在饥荒、兵乱、匪祸等多重灾难中艰难前进的悲壮历史,书写了一种在黄土地上的薪火相传文化传承以及先民们伟大的创造力。《百年炉火》所传递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价值取向,播洒的是一种社会正能量。 小说的情节围绕陈炉古镇百年的发展历程展开,虽然写的是关中地区一个小镇的历史变迁,却折射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在苦难中跋涉的心路历程。书写了百年中国由乱到治,由弱到强的历史变革。这是一部厚重的长篇小说,她不仅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和非凡的想象力,更倾述了作者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这是一种博大的情愫,更是一种向历史求索,对未来思考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写在黄土地上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是一部铭记黄土文化的纪念碑,一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坐标。 一 《百年炉火》以一个造瓷为主业陈炉小镇为故事发生地,以梁、雒、牟“三大家族”的兴衰演演变为主线,通过对“三大家族”几代人人生命运的描写,对几代人交织的爱恨情仇的记录,以及对各色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不仅开拓了历史和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广度,更使得整部结构复杂、情景多远的作品更显丰满与厚重。从微观上展示了陈炉古镇百年来的风云变幻,从宏观上却勾勒了中华民族百年来曲折而又坎坷的求索历程。 从小说的艺术价值来看《百年炉火》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笔者以为,通过这部小说我们更应该看中的是小说所承载的历史、所承载的文化,所记录的黄土地上先民们伟大的创造力以及所表现出来那种那种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而这,正式《百年炉火》的社会价值所在。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的,一部优秀小说所承载、所反映的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最好记录。一部厚重的小说,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心理和情绪描绘出来,供当代人分享,同时传播给后代。他所记录的也许是时代的洪流中的小小浪花,但是它所反映的却是一个时代最深邃、最幽微、最真实的部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雒忱的《百年炉火》本身就是陈炉人和陈炉古镇上的百年历史。 黄土地上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本来就是厚重而又精彩的。千万年来,黄土地上的先民们创造出古老而又幽深的半坡文化,创造出浑厚大气的汉唐文化,创造出精美绝伦的耀瓷文化,同时也创造出顺势而生却又逆势而立的文艺作品。 正如“陕军东征,所表现出的澎湃大气,已然在当今的文坛上已经掀起了拍天巨浪。而《百年炉火》也许仅仅是“陕军”中的一名”新兵“,但是透过“百年炉火”日渐纯青的火苗,我们却可以看到这名“新兵”在文学的征途上铿锵有力的步伐。或许这就是百年炉火百年不熄的缘故,或许这更是陈炉人的血统。 回到小说本身,《百年炉火》除却对民俗、对文化、对历史的记录外,更记录了陈炉人顽强的拼搏精神。在动乱的年代,陈炉人通过采煤、烧瓷、贩卖而汇聚了大量财富,这是百年前的秦人商道,也是老秦人在风云巨变的时代创造的奇迹。但是伴随奇迹而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一场又一场的悲剧。河西人的掠夺、军阀的压迫、商道和黑道的角逐争斗、几大家族的明争暗斗、东西两社内部此起彼伏内耗,革命烈士的罹难,文革的迫害,一个个场景充斥着悲怆和血腥。但是在悲怆之后,陈炉人如涅槃的凤凰或劫后重生的庄稼,他们依旧以蓬勃的生命力创造着陈炉乃至黄土地的奇迹与辉煌。 这恰如一朵从废墟中绽放的花蕾,她开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惊世骇俗。这是陈炉人的梦,也是黄土地上梦。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当感谢雒忱,感谢他为我们记录了一种精神。回望先民们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似乎更加坚定了追梦的步伐,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种精神是宝贵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或许,这正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先们给我辈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与精神食粮。 二 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说“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为标志。”诚哉斯言,说穿了,文化的复兴在于精神和社会价值的复兴。在西方世界,中国瓷器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在一件普通的瓷器背后所隐藏的是创作者精湛的技能,在技能的背后是深邃的思想,而思想的核心是人对自我和天地万物的深刻解读。 纵观历史,耀州瓷始于唐而兴于宋,是唐宋时期北方青瓷的代表,并一度跻身古代六大名窑,虽然在元明以后式微,但是耀州窑的炉火却一直不曾熄灭,耀州瓷文化一直在黄土地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千百年来灼灼不息,“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同官八景之一,也是黄土地上一道最为亮丽的景致。这种景致的背后是一本技艺、一个产业、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延续。 透过《百年炉火》,作者别具匠心的为我们展现的却是瓷的精神和瓷的气质。一把泥土,因为和水的相遇,再经过火的历练而呈现出千万种可能。是水成就了土的规模,却是火练就土的精神与气质。而这种历练、这种精神与气质作者在小说中为我们寻求到一个完美的载体——雒武。如果说母亲的卖身救子、河西人的掠夺、饥荒的考验是是一炉熊熊烈火的话,那么雒梅氏的相濡以沫和对母亲的悉心呵护就是造就瓷土规模的水。在水与火,生与死的交融中成就了雒武似的关中汉子,也成就了《百年炉火》的大气与雄浑。 而正是因为有了雒武似的铁血汉子,方有了这种文化与精神的永恒延续。恪守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是这个民族每一个儿女永远不得卸载的历史责任。用邹静之在《一代宗师》里的话来说,这是一口气点了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或许,这就是百年炉火所传达的核心价值吧。 三 百年来,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求索,在苦难中生存,在苦难中强大。苦难是一把火,能燃烧世界上所有的杂质,也能历练一个民族、一方地域。 《百年炉火》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百年来苦难中艰难求索的微观缩影,有坎坷、有曲折、有泪水、有遍地狼烟。苦难也罢、坎坷也好,历史前进的洪流却是不可逆转的。正如雒忱先生在小说中开宗明义的讲道:“脆弱的生命体难以抵挡极度残暴无常的灾难,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在灾难之后的重新开始与探索”。 是的,在大灾大难之后,站起来,重新开始探索,这不仅仅需要一种勇气与毅力,更需要一种精神上的依托与支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黄土地上的陈炉古镇为陈炉儿女在灵魂生出埋下一粒生生不已的种子,只要那一窑炉火不熄灭,不论是灾难重重还说世事更迭,陈炉的精神就一定能够萌发与成长,甚至高耸入云,。 我相信,每当一种灾难的降生,就会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出现。而这一点,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延绵不息的根源所在。正是我们有信心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所在。对于浮躁的人心来说,我们需要这种力量与精神的回归,需要在灵魂深处传承这一窑“百年炉火”。 这是一种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这也是一种对民族、对历史的沉重责任。 今天,我们的民族面临的不是一场灾难,但却是一场必须经历阵痛的分娩,在痛苦之后,我们坚信,这个伟大的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百年炉火》所彰显的价值取向与普世意义,集中展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精神之魂。 是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可以说,《百年炉火》的思想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精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不论是什么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和价值源泉却是《百年炉火》的精神对接点。 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百年炉火》用文艺呼吁着民族精神的归来与复兴。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