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镇巴县碾子镇,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与民歌文化交相辉映。古老的碾子镇处于“两市、三县、四镇”的交汇点。因早期当地是一个码头,码头上有很多拴船的石柱,人们称其为“碾子”,故当地地名由此而来。
看得见的乡愁——汉中镇巴碾子垭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毕显平 时间:2018-05-18
陕西汉中镇巴县碾子镇,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与民歌文化交相辉映。古老的碾子镇处于“两市、三县、四镇”的交汇点。因早期当地是一个码头,码头上有很多拴船的石柱,人们称其为“碾子”,故当地地名由此而来。
陕西汉中镇巴县碾子镇,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与民歌文化交相辉映。古老的碾子镇处于“两市、三县、四镇”的交汇点。因早期当地是一个码头,码头上有很多拴船的石柱,人们称其为“碾子”,故当地地名由此而来。 当前正值桃红柳青,溪河泛碧,吐故纳新,春和景明之际,由镇巴籍本地作者毕显平带着您感受老街的风土人情,感受良田美池桑竹之趣,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鹭鸶栖息地,走进璀璨的东方明珠---碾子垭。 古镇依山起势,临水赋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面积虽不大,只有一条一里多长拾阶而上的青石板老街贯穿古镇南北,但蜿蜒曲折的石街两边至今仍保存着错落有致的清瓦屋面、木质穿斗式三四开间商铺及周边穿插期间的青砖会馆,深藏大巴山青山绿水间,极少受到现世的侵扰。虽然伴随着新镇的异地选址重建和现代交通业的发展,传统水运业的凋零,古镇已显得十分衰败,但随着《风雨天池寺》剧组在碾子老街和贞节牌坊拍摄电影,古镇老街又还原了她原汁原味的面貌: 一条沿溪两岸修建的台阶梯式的坡街,下街码头至上街谭家大院乃至街尾的川竹馆全长约400米,街道蜿蜒斗折,随形就势,随坡就坎,已有些凹陷光亮的石板浸满了沧桑的印痕,从街头到街尾共15个平台365步石梯,垂直高度30米,在每个台阶平台上保存着独具匠心、风格别致的木架房。而今,木门上锈迹斑斑的铜锁仿佛在对我述说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往事…… 上街是杂艺市场,上街的川竹馆为武昌道士于嘉庆年间修建,专供社会名流学士在此讲道说法;中街是繁华的商贸中心,有戏楼庙坝,供人们休闲娱乐。街上人口众多,古时多有谭、毛、雷三姓,故有歌谣在广为传诵:“碾子垭一跳槽,二河二岸都姓毛,上街有个谭坛罐,下街有个雷不烂。”下街是牲畜市场,阶梯之间建有数十个平台,中间是街道,两边是商铺,排列有序,回望商铺的翘角飞檐,无不精巧瑰丽,折射着那一份不难追忆的往昔,心绪似乎也被这一历史画卷浸染通透。每逢一、四、七上街赶集的人群,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摆摊设点叫卖的、卖艺杂耍的、走亲访友的、三教九流无奇不有,热闹一天的集市,直到日落西山才慢慢平静下来…… 碾子有名的贞节牌坊始建于咸丰三年(1853年),系当地富商汤岳钟为其祖母刘氏而立。牌坊高7.44米,宽3.5米,占地7平方米,造型风格为四方柱排列,清一色青石构成,下宽上尖,中间两根石方柱较高,两侧略低,一字并排,错落有致,上嵌石匾,下琢禽兽。另有记事石碑两通,上刻当地名流撰写的颂文,不惜浓墨重彩,对汤刘氏终身守寡的贞节操守大肆赞颂。两边各嵌石匾一块,中间石匾刻有“柏舟苦节”四字,是对刘氏忠贞守节的旌表。背面刻有“松元竹品”,是在颂扬刘氏的高尚品格。字下面雕琢禽兽,栩栩如生。顶端石匾刻有“圣旨”二字,表明家族牌坊由皇帝钦封御批而建,象征着无上荣耀。中间较高石方柱上刻有对联一幅,上联为“晋八旬开旌表当垦荒分府共知纳溪定远头坐坊”,下联为“宏三代植弱宗幸持志绍庭亲见武子文孙两科士”。 看完了古镇和牌坊,再来欣赏一下这首古诗:琼液新贮满瓢,洞天深处姿消遥。长歌隐士紫芝曲,相和神仙碧玉箫。月照石床云不断,风生嘉树叶皆飘。蟠桃忽报花如锦,飞渡瑶池酒未消。 此诗出自北宋末年吏部尚书刘珏游览“仙人床”后所写。“仙人床”地理位置独特,上面场地宽广,靠岩边正前方有一张石床,宽4米、长6.5米,石床的中间有一双脚印,传说是赤脚大仙路过歇脚留下的印迹。站在“仙人床”上,可俯视镇巴县碾子镇和汉阴县汉阳镇双坪村两镇之全貌,碾子四盒寨因此而闻名。 与四盒寨遥相呼应的是中间寨,位于碾子镇莲花村中部半山腰,平均海拨800米左右。中间寨位于碾子镇赤脚寨和四盒寨之间,文革时期是双方“武斗”重地。三面陡坡,从南方一条小路可通寨中。寨长200米,宽7米左右,1995年当地群众在上面建了庙宇,随之就成了烧香还愿祈祷的圣地。 追寻着鹭鸶飞翔的身影,我们一路奔跑到了这个世外桃源---新庙鹭鸶栖息地。据当地村民介绍,这群鹭鸶目前有上百只,在三垭这棵千年古树上安家已经二百多天了。它们或在山中翩翩飞舞嬉戏,或在竹林丛中啄枝忙筑巢,“叽叽咕咕”的鹭鸟叫声,犹如动听的自然交响乐,成为一道奇景。 以林氏三姊妹为代表的民歌文化渊远流长,她用通俗易懂的歌词、自由奔放的歌调表达了碾子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质朴的情感,尤其是代表作《十二月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遗留着先辈拓荒的足迹,沉淀着古镇昔日的辉煌,堆积着古镇兴衰的秘密。当你每日拖着疲惫的身躯,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在职场上打拼时,有时候,总想找个理由放下压力,舒缓节奏,远离城市的喧闹,找一片净土,独享一方宁静。在这里,你可以用心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在这里,你可以让心灵沉淀,让思绪飘荡,随心所欲,悠然自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末闲暇,带上家人,上山下乡吧,或漫步于春的海洋,或出入茶园采摘,又或登高望远,仰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也一定会让你把“家乡的味道”留在舌尖上、味觉中、心坎里…… 编辑:金苗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