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无需理解每一个句子,我相信这一理念能让人舒一口气,因为这样一来读者便能够轻松自在地阅读难以理解的小说,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体会。
鲍勃·迪伦是对的:看书,你大可不必理解每一句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Fleur Morrison 时间:2017-08-25
[摘要]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无需理解每一个句子,我相信这一理念能让人舒一口气,因为这样一来读者便能够轻松自在地阅读难以理解的小说,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体会。 倘若这位女士能弄明白《尤利西斯》前六章在讲什么,那她或许是世上唯一能读懂的人了 最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在演讲中指出: 欣赏书籍、歌曲或诗歌,真的不必完全理解它的内容。对于迪伦而言,文学带给读者或听众的感受比理解其本身的意义更重要。 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无需理解每一个句子,我相信这一理念能让人舒一口气,因为这样一来读者便能够轻松自在地阅读难以理解的小说,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体会。 这种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阐释詹姆斯·乔伊斯和威廉·福克纳所著小说的魅力——他们的作品难以理解是人尽皆知的,却又为世人所称颂。一般而言,初读者往往完全无法理解《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但是,书中家庭成员独特的见解、角色间长期的紧张气氛和矛盾、密西西比河的风景都令人难以忘怀,又总能引起共鸣。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迪伦认为,书中优美的文字和笔触比故事情节或者作者想要表现的意图更有影响力。不仅如此,听众时常会在对歌曲本意毫无了解的情况下爱上它们,或是误解了歌曲原本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在婚礼上播放为失去挚爱或遭遇背叛所作的歌曲,或是在葬礼上播放充满情欲的歌曲。 在参加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次K歌聚会中,我惊讶地发现,有些歌真正的歌词和我以前唱的那些自以为意义深远的歌词完全不同。我想安东尼·凯迪斯一定也赞同我的观点:“我们所流的血,绘成孤单风景”(With the blood we’ve shed it’s a lonely view)要比《伤疤》(Scar Tissue)中原本的歌词“与鸟儿共度这孤单之景”(With the birds we share this lonely view)好得多。 迪伦并不是要批驳这种错误,而是对此抱以鼓励的态度。 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时,迪伦说: 如果一首歌能感动你,那么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我不必去了解一首歌的本意。我会把所有东西写进歌里,并不会去纠结这些东西的意义何在。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我已经记不清《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讲了什么,但它却是我最爱的书籍之一,因为我爱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字里行间表流露的神秘主义和抒情色彩。虽然书中的细节已经渐渐淡忘,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它带给我的感受。 年少时,我开始尝试接触更多适合成人的阅读书籍,我记得我总为书中某几页的内容所困,费尽心思去解读一些语句的意思。后来母亲告诉我,阅读重要的不是理解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段落,而是对文章或书籍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听罢我甚感惊喜,也如释重负,再也不费力去理解每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我意识到,当我不去研究一本书,费力理解每个字句,我就有了更多感受空间,徜徉在文字之中,看看它们把我带到何处。这让我感到轻松,也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往往比它的故事蓝本和情节更重要。 海伦·加纳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很少通过阅读封底的简介来猜测自己是否喜欢一本书。我发现精读一本书的前几页,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往往更有价值。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当我听说一位朋友因为海伦·加纳作品的主题不吸引他,故而从来不阅读加纳的作品时,会感到惊讶了。我突然明白了,对加纳作品的主题感兴趣与否跟喜欢该作品几乎没有关系,因为这些作品的写作方式,让你不可能不对它们产生兴趣。 不光是加纳的作品,很多书都是如此。我对游泳并不感兴趣,但却很喜欢《梭鱼》(Barracuda);我想没人真的喜欢板球,但约瑟夫·奥尼尔的《荷兰》(Netherland)却让我趣味无穷;我并非观鸟者,却也为《与鸟儿为伴》(Mateship with Birds)所感动。任何预先判断书籍是否有趣的想法都无法超越语言本身的魅力。 事实上,一些书籍表面上的主题并不是其内容的全部。本质上,书中蕴含的话题要丰富得多,比如奋斗、痛苦、成功、绝望、拒绝、爱,等等。 《与鸟儿为伴》 在《七个基本情节》(The Seven Basic Plots)中,克里斯托弗·布克认为,所有故事归结起来都源于七个基本情节:战胜恶魔、白手起家、探索、远行与返乡、喜剧、悲剧和重生。与之类似,一项研究分析了40000部小说,发现了这些故事只有6条故事线和两种类型:处于巅峰的人(人生中途处于巅峰),以及处于困境的人(故事中的角色陷入困境而后走出困境)。不过,尽管故事蓝图相似,仍有数百万不尽相同的作品。显然,是语言、写作风格和基调,而非故事本身使得每本书独一无二。 给孩子读过故事书的人或许能理解这一点。绘本的音乐性和笔触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给孩子读过《绿绵羊在哪里》(Where is the Green Sheep)或是《月亮,晚安》(Goodnight Moon),你就会发现一条单一的故事线也能对读者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下次你费力去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不妨歇一歇。让自己在文字中徜徉,看看它们能带你去向何处。平心静气地接受吧:我们也会为一本关于板球的书潸然泪下。 原文选自:赫芬顿邮报 译者:徐璠 编辑:惠茹乐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