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阅读思考 >

爱的悲歌——浅析《心语手记》的人生悲剧与人性光辉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张义胤 时间:2024-04-17

文/张义胤

历经十五载雪雨风霜,敲打二十万热泪文字,出版沉寂八年之久。

今天,第一次捧起作者黄兆莲签名赠送的一本浅紫玫瑰红封面《心语手记》,倍感久违亲切,一睹为快,震撼至极,涕泗滂沱。

由陕西省作协会员、石泉县女作家黄兆莲呕心沥血饱含泪水创作,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纪实文学《心语手记》如尘封的一坛地方特色老酒,弥久芬芳,催人泪下。

如果说石泉女作家刘培英创作的长篇小说《高高山上一树槐》是用冷峻理性审视的目光,读之让人义愤填膺久久不能平静,那么,《心语手记》则是我与作者同频共振感同身受,泪流满面地掩卷长思。

《心语手记》主要记叙了作者在时代浪潮冲击下,坚持上班工作的同时,精心养育陪伴引导残疾儿小松成长成人创业成功却突遭意外身亡的悲惨故事,着重抒写了聪明善良勤劳仁爱的小松因病用药(青链霉素毒副作用中毒)致失聪失语功能性残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全家人亲密友爱,不屈不挠,积极抗争,求医治病,求学就业,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悲壮人生。突显了特殊时代特定人群的特别记忆,折射鞭挞了现实中的假恶丑,深情歌赞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彰显了普通百姓的悲剧人生与人性光辉。

整部作品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没有复杂曲折扣人心弦的情节悬念,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但蕴含的痛苦悲伤和坚强乐观,令人无法忘怀,虽历尽沧桑,依然散发出独特的文字魅力。像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袒露心扉,毫不做作矫饰。主人公的喜怒哀惧跃然纸上,像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读者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和精神上的极度震动。

向悲剧忏悔

任何一次意外事故的发生,都是血和泪的生命代价与巨大损失堆积的教训。孙思邈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应该说,有成熟的诊疗方法,如果技术和责任心到位,用药护理方法得当,是能够健康治愈的。可是,我们身边的许多案例,就是人为的医疗事故,打针退烧导致哑语耳聋,这样就彻底改变了正常的人生轨迹,造成了几代人的痛苦,本来聪明伶俐的孩子就此走向人生悲剧。当我们看到最美好最有价值的东西在眼前粉粹毁灭时,那种悲剧效应怎能不震耳发聩,那种悲惨的结局怎不令人痛惜与愤慨。

小松就是城市医疗悲剧的典型代表,农村孩子更悲摧。所以,作者聚焦残疾儿童,观照残疾群体,呼吁残疾保障,不仅是母爱的驱使,家长的责任,更是大爱的搏击。作为医疗工作者,特别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一旦立志迈进医疗卫生行业,踏上医护工作岗位,就必须锻造精诚仁爱的职业道德,必须对生命敬畏,对患者负责,千方百计杜绝或减少医疗责任事故,这是对党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要求,也是读了《心语手记》后每个读者都会发出的内心质疑与良心谴责,进而激发出对医疗事故与医患关系的追问。也是这部作品引人深思启迪警醒的文学力量和文学价值所在。作品通过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医疗事故,教育事故、治安事故、交通事故而导致的人生悲剧,跌宕起伏,突发而至,含泪道来,让每个读者欲罢不能,心惊肉跳,同喜同悲。

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个体生命的悲剧,其实作者在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不仅是个人家庭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弱势群体悲哀的缩影。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或者随波逐流,或者麻木不仁。但对于一个具有社会良知和真情实感有思想的作家而言,她的使命就是要唤醒沉睡的良知,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呐喊,正是坚守着一个正直作家的职责和使命,才捍卫保留着人类不可或缺的正直和良知。

面对小松的悲剧,尤其是医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管理工作者,正常健全的人,回顾曾经的过往,检视自己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油然而生忏悔之心。唤起良知与责任,这正是作者创作想要的预期。

向友爱致敬

纪实文学其真实真诚真情的魅力就在于真情实感沉浸式地再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每个生命都是独特而富有价值意义的存在。陪伴孩子成长成人是一种特别的快乐和幸福,教育孩子成才进步是一种特殊的爱的艺术与技能。对正常人如此,对残疾人更显重要。可是小松的经历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复杂与艰辛。

发现小松发育不全,疝气频发,作者经常三更半夜,四处奔忙,寝食难安,多次借钱到西安、北京、哈尔滨等地求医,确诊聋哑残疾后,想方设法坚持训练培养孩子功能恢复,启蒙认知,设法让小松到安康、汉中特殊学校康复训练,托人求情到石泉三小、二中上学,寻访拜师学艺,独立开理发店,进而成长为一个手艺超群出众的理发师,收徒带弟,事业朝气蓬勃。一个残疾儿的成长成熟与成功汇聚着太多的关爱,如董爷爷,董婆婆的悉心照料,彬彬师傅的耐心传授,特殊学校女校长的慷慨激昂,小学老师的关爱鼓励,中学老师的特别爱护,单位领导同事的理解鼓励与帮助,等等一切的背后都流淌着浓浓的人间真情与真诚关爱,缠绕着母亲的牵肠挂肚休戚与共与心灵感应。痛失小松后,亲友、同学、老师、同事、师徒、周围邻居等的忙碌与送别无不流淌着真情与友善,感人至深。因此,作者常怀思念感恩之心,力表悲苦博爱之情,进而走出自我,悲怜残疾,呼吁更高更大层级的制度保障,体现了作者的大爱情怀与责任担当。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出台了残疾人保障法,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法律的实施与实践,任重道远,前途光明,足慰众生。

向丑恶亮剑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使然,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伴而生,如影随形。性格组合论告诉我们,人是复杂综合性格的多面体。制度规则与道德规范引领着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与正态演进。而文学艺术的力量就是要弘扬歌赞真善美,痛斥鞭挞假恶丑,维护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心语手记》对假恶丑的揭露是有限的,友善的,也是有情的。这显示了作者的宽容理解与大度情怀。因为生活在身边太多友爱的光照下,作者是幸福温暖的,坚强有力的。但阴暗面不能不拿出来晒一晒,见见阳光。

聋哑特殊学校的食堂师傅炊事员漠视残疾人,敷衍了事,克扣饭菜,小美老师简单粗暴怒掌小松,县教育局某领导专设礼房肥私,台球场所、商店店主殴打欺负小松,理发店被砸等情节的勾勒,揭示了教育的丑陋与社会的邪恶。面对某些人对残疾的蔑视,深感孤独愤怒与无奈,倚强凌弱,讥讽嘲笑对幼小心灵的伤害打击与影响是沉重的深远的。而每次伤害的降临,作者总是一马当先,勇往直前,找到领导,真情倾诉,据理力争,痛斥假恶丑,用爱的勇气竭力维护残疾人的尊严与利益,用无声的有限的努力,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希望。坚强乐观,无私无畏,伟大高尚的母亲形象也跃然纸上,肃然矗立在天地间。

为细节点赞

《心语手记》的写作方法平铺直述,娓娓道来,真诚严谨,是一部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的严肃纪实文学。白描式的环境场景描写,简笔画式的心理活动描写,语言简洁朴实,笔法勾勒精当,没有拖泥带水的漂浮,叙事水到渠成,自然流淌,故事演变引人入胜,直抵心扉。没有追逐现代文学创作形态的多样化流派模式,不去模仿意识流、朦胧体、印象派。不在华丽辞藻上堆砌煽情,不在构思情节技巧上费神讨巧。整部小说没有刻意组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采用散点空间单元,通过岁月时间的推移把故事节奏连缀起来。看似无序的组织,无章的结构,紧紧地围绕着主人公的活动轨迹展开,正是中国散文美学形散而神聚的精髓之所在。

作者刻画了小学焦富莲老师、王校长,二中陈启武老师,江本端校长,董爷爷、董婆婆,北京的张家期老乡一家人,哈尔滨的房客病友,偶遇的业务员及单位领导同事等一系列可敬可亲的人物,在他们身上绽放着豪爽慷慨热情友好助人为乐的人性光辉,温暖照耀着主人公艰难前行。虽然着墨不多,但立体感人,是作品深情歌赞的真善美,正能量。

作者还书写了小松的美好爱情。作为青春的残疾人小伙子,用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然后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独立开店后,小松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梦想着青春和幸福,也经历过少年维特般的烦恼。婷婷、瑶瑶、村姑、晶晶及汉中女子先后走进他的感情世界,带来了纷纷扰扰。特别是深夜步行五公里到江南与心上人相会,痴情守候,令人赞叹不已。小松的感情世界始终有母亲的把握与引导,展现了优秀家长严而有格爱而有度的榜样力量。

小松离世的场景描写有难度,有高度,有深度。作者略写凄惨的画面,简描送别的人群,追述孝亲敬老仁爱的琐碎,突显小松的高洁品质和仁孝感恩。一个普通残疾人的离去,无数良知与善心的唤起,更多友爱真诚的传递,闪现了人性的光芒与生活的美好,正是作者感情笔墨把控得好,所以读来哀而不伤,愤而不怒,回味无穷。

作品焕发出文学艺术创作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立足审视残疾人命运的历史前沿高度,为之书写,为之思索,为之鼓呼,是石泉女作家黄兆莲在陕西安康当代文学发展百花园中的独特存在和价值意义的闪光。

总之,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为世人留下了一部非凡而伟大的作品,用心用力用情含泪写下满腔悲痛与感恩,抒情抒志抒怀慈爱挥洒期盼与温暖。是一曲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励志歌,是一支坚强乐观团结奋斗的进行曲,是一首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抒情诗。《心语手记》成功不朽,爱心永恒。 


编辑:金苗           责编:鲍海           终审:赵梓希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