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阅读思考 >

说与《心语手记》的几句题外话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石昌林 时间:2024-04-12

文/石昌林


打开黄兆莲老师的散文集《心语手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阳光帅气的脸庞。他就是黄老师膝下因幼时身患疝气使用链霉素不当而导致聋哑的二儿子——小松。

黄老师的文字不是那种过度修饰、艰涩难懂的风格,而是读起来流畅自如、平易近人,就像是作者近距离与你面对着面,将一股脑儿心事向你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波澜不惊的感觉。这是我读《心语手记》时的真切感受。

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我们看到了一个乐观、开朗、纯真、善良的小松。不仅如此,文字中展现出的小松对于父母的孝心,对于亲人的热爱,一点一滴,触动心灵。由此,我们真切地感知到了一个残疾人的有情有义、义薄云天。

我总觉得《心语手记》里的很多篇章皆是小说的体裁。不仅叙事风格,而且故事情节结构铺排,都有小说的影子。由此我想到了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讲述的是主人公大卫从出生、成长、恋爱到成功的故事。《心语手记》讲的是一位母亲与自己的聋哑儿子之间的关于亲情的故事以及关于儿子的成长、就业与恋爱的故事。所不同的是,一个恋爱成功,一个恋爱无疾而终,《大卫·科波菲尔》描述的是喜剧,《心语手记》讲述的是悲剧。

有人说,每一位作者在创作一部作品之初,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特定的读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很多年以后的狄更斯在比较他所创作的小说时,称《大卫·科波菲尔》是他最宠爱的孩子。这里我想,在黄老师的心里,《心语手记》也一定是她最宠爱的孩子。这也是我将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论述的最主要的原因。基于此,我觉得,黄老师是可以告慰远在天堂里的儿子了,是可以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坚强乐观地过好往后的生活的。

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来说,每一件事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其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之下的。这里我想表达的是,对于黄老师的《心语手记》来说,书中的故事构想以及章节铺排如果能与当时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是说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我想可能更会有说服力,更能打动读者,更具有社会现实意义。

当然,本书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残疾人不是我们固有印象中的弱势群体,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强烈的责任感、渴望被理解被认可的群体。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做正常人的尊严!所以,作为正常人的你我,是否需要改变已有观念与认知,多给予他们以关注、关爱和帮助。而不是选择性忽视,习惯其于孤独无望中,自生自灭……

基于以上,请让我向黄兆莲老师致敬!她的《心语手记》不仅仅是一本纸质的文字,是可以唤起更多的人,伸出援手,让残疾人与自己站在一起,走向幸福的心灵深处的呐喊。

作者单位:安康市汉滨区建民初中)


编辑:金苗           责编:高思佳           终审: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