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理论观点 >

陕西关中富商的英雄悲歌——读黄天顺长篇纪实小说《慷慨悲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姚增战 时间:2021-07-15

 黄天顺先生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慷慨悲歌》,通过陕西关中富商柏惠民舍家捐资、鼎力支持辛亥革命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他在参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制度过程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小说以清末明初为社会背景,以陕西商人英勇悲惨命运为主线,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长篇纪实小说《慷慨悲歌》,以陕西关中富商柏惠民为人物主线,讲述他支持辛亥革命的故事,表现出陕商人以商事国的家国情怀。主人公柏惠民是陕西泾阳柏氏家族的后代,幼年时期受到过关学思想影响,青年时期接受过于右任、井勿幕等辛亥革命先驱传播的新思潮和新理念,积极投入革命事业,并成为陕西同盟会的重要创始人。为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推翻清帝王朝,创建中华民国,他捐资筹建三原勤公社、兴办马栏铁矿,秘密制造武器,并提供自家花园召开陕西起义的重要会议。柏惠民积极参加革命党活动,引起了清朝陕甘总督升允的猜疑,时刻面临着被捕杀的危险。危机关头,他携资离开陕西避难。外出期间,他在洛阳购买大刀、长矛和来复枪等武器,为陕西起义提供武器装备。抵达上海后,为支持于右任兴办的《民立报》,他从苏州商号调拨8000大洋,为辛亥革命提供经费。多次资助国内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深造,为培养革命力量提供人才支持,同时筹集3000大洋赈济安徽灾民。在上海结识宋教仁之后,为发展壮大同盟会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物资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武昌起义爆发后,陕西迅速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二枪,为了支持陕西新军的反抗清政府反扑,他不惜以全部家产作抵押,从上海购回大量武器弹药支持陕西新军,支持陕西乃至全国的革命活动。柏惠民为了支持辛亥革命,几乎将祖业全部变卖,本人经历了由慷慨到悲惨的命运结局,整个家庭经历了由富裕到穷困的辛酸过程,到了晚年为拖欠债务被关进监狱,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刚到52岁就英年早逝,谱写了一曲令人叹息的英雄悲歌。柏惠民参加辛亥革命活动,受到了孙中山、于右任、井勿幕等近代革命先驱的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为他书写“博爱”二字,表达对他支持革命活动的肯定和勉励。

1625045452551495.jpg

黄天顺长篇纪实小说《慷慨悲歌》封面


黄天顺先生创作这部纪实性长篇小说中,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对辛亥革命的热情称赞,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清末明初朝廷腐败、山河破碎的社会动乱局面,再现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血雨腥风的残酷现实,颂扬了辛亥革命先驱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豁达处世、慷慨捐资、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整部小说结构严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生动鲜明,读后令人感动,浮想联翩。在主人公柏惠民身上,充分体现了陕西关中汉子豪侠仗义、扶困济世的性格特点,以及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柏惠民出身于陕西泾阳一个富商家庭,明代初年,柏氏家族就以编织簸箕致富而闻名乡里。明代中期,柏氏家族经营范围扩展至江南贩布、西北贩茶和做皮货生意,财富积累越来越多。到了清代,柏氏家族的生意进入到鼎盛时期,商号遍布上海、江苏、四川、兰州、西安等许多省份,成为富甲一方的商家大户。作为柏氏家族唯一继承人,柏惠民可以依靠祖业,过着繁花似锦、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然而,面对清朝末期腐败无能的社会,他与许多进步人士一样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忧国忧民,产生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并企图通过抗争的方式,推翻封建王朝,建立美好的社会制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广交社会各界朋友,结识大量进步人士,接受革命先驱新思想、新观念的熏陶,慷慨支持并积极参加辛亥革命运动,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近300年的统治,结束了数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引起重大的社会变革,这无疑是伟大的历史进步。然而,由于客观的历史的局限性,辛亥革命不可能是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后,并没有真正实现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目标,中国仍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出现外强入侵、军阀割据和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这是造成柏惠民等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黄天顺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坚持将历史资料与文学艺术相结合,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叙述历史事件,是这部纪实小说的成功之处。多年来,作者潜心于研究陕商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还驾车或与朋友同行,实地考察了全国许多地方,寻找陕商人踏过的足迹,了解陕商人曾经的辉煌。从甘肃的河西走廊,到河南社旗的山陕会馆,都有过他探访的身影,无论是在四川南部的自贡盐井,还是在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都有他追寻的足迹。前些年,他出版的《用脚步丈量历史文化》的散文集,详细记录了这些探索的成果。他创作出版的《大引茶商》、《三秦儒商》等长篇历史小说,都曾运用这些考察和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反映陕西商人艰难创业的过程,勾画出一幅幅陕西商人在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生动画面。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纪实性小说的创作,应该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和艺术升华后,赋予丰富的艺术创作内容,形成纪实性文学作品的鲜明特色。黄天顺先生在创作的《慷慨悲歌》纪实小说中,运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巧妙的艺术手段,将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陕西商人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重新唤起人们对这段过往历史的回味和思考,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时,作者在小说中大量使用生动鲜活的文学语言,尤其是人物对话中引用不少陕西关中方言和歇后语,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当然,这部纪实性长篇小说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作为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历史的纪实小说,还应该注意处理好社会环境与历史事件的关系,在作品叙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中,尽量将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叙述清楚,尤其是对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更加充实和细腻一些,使人自然感觉到国家的命运与家庭的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悲剧是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本原因,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这样处理后,就会大大增加这部小说的文学内涵,使读者从中得到更多的教益,产生更多的联想,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