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理论观点 >

读吴克敬散文集《家风的力量》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丹 时间:2021-07-21

《家风的力量》是由西安出版社出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吴克敬先生的“家风”主题散文集。全书分“什么是家风、家风孕育之美、家风教化之用、家风革新之变、家风传统之道”五辑,用四十余篇故事,从家风的载体、传承和兴变的角度,讨论了家风在现代社会中对家庭和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指的是一个家庭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的总和。这段概念看起来有些抽象。那么,怎么样才能将看起来深奥、晦涩的东西,用人人都能看懂、都能明白的形式讲清楚呢?《家风的力量》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于日常中揭示生活之理是吴克敬写作的一大特点,《家风的力量》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作者用家庭场景、邻里趣事等生活化的场景,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四十余篇散文就是四十余个故事,其中很多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关。吴克敬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与很多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一样,他的经历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他年少时丧父,小学毕业后因家庭原因几乎没再上过学,为了生存做过木匠……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好学,他从“小堡子”走到了“大堡子”。支撑他一步步走向更大世界的,就是良好的家风。作者成长在古周原上,常把“大家惯骡马,小家惯娃娃”挂在嘴上的父母从来不会惯着他,以至于作者曾经觉得自己不如一头骡马。因为骡子在地里干活,老父亲心疼骡子的辛劳,又是喂豌豆料,又是用刷子刷毛。自己比骡子还要辛劳,却很难得到老父亲的赞扬,更别说亲昵的抚慰了。直到老父亲去世,作者才蓦然明白,那就是家风哩。正因为父亲对家风不走样的执行,才有了作者的健康成长。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风气,有的突出学习之风,有的彰显勤劳之风,有的信奉孝敬之风,有的倡导节俭之风,大同而小异,多彩而鲜活。好的家风,虽然不一定有具体的文本挂在墙上,不一定有详细的条目、规范刻在床头上,但却无形、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尤其是孩子。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无法割舍的乡土情结,是吴克敬创作的又一大特点,所以在《家风的力量》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作者关于家风的解读,还能领略到很多关中西府特有的民风民俗。比如,关中西府小儿百天叫过“百岁”、腊月廿三要请灶爷,还有造型奇特、相当少见的“血社火”……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也给作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在《家风的力量》中我们能看到,大量篇章与回忆亲人、怀念故乡有关。比如《舌苔上的母亲》中,作者回忆自己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称自己母亲做的臊子面是村子里最好吃的面食。没想到,这给自己惹了一点“小麻烦”——竟惹来了一位老领导的不满。正在作者满腹狐疑之际,老领导说出了原委:“我告诉你,我母亲的臊子面才是村子里最好吃的哩!”读到这里,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但一细想又不免伤感。是啊!母亲的味道,没理由的就是最为排他性的味道,“是啊,我们是再也吃不上母亲做的面条了”。短短万余字,既让人知道了臊子面在关中西府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体会了慈母之爱。读吴克敬的作品就是这样,看起来都是家长里短,语言再平实无华不过,但就是这再生活化不过的场景,拉家常一般的语言,却让人深深陷入那种氛围,因为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人的影子,找到记忆中与之对应的某个场景。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成了书中某个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时而拍案大笑,时而愁上眉头,旁人看着似乎疯癫了,不由得问:“你看个书又哭又笑的干啥呢!”  

实际上,家风更多地就是这样通过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的每日坚持,由父母、宗亲甚至邻里共同影响和传承给下一代。而这恰恰是家风得以传承、弘扬和体现价值的地方。除此以外,一些传统文化中,家族成员共同参与的有仪式感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大型的教育活动,体现一家之风、一村之风。由家风影响村风,则体现了家风的社会价值。关中农村至今都有这样一个风俗,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要用带图案的瓷砖拼成几个大字,常见的有“家和万事兴”“勤俭持家”等,这大概就是家风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说家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生命元素,是一种独立于生物学之外的DNA,那么家风就是遍布人体、连通生命的血管,虽在体表不易察觉,却早已深陷骨肉之中,其中流淌着的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家风就像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滋养着生活在家庭里的每个成员,而家庭成员也在家风的熏陶和滋养下,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就像水和鱼的关系。  

家风,是无声的力量,是每时每刻的温情。


编辑:刘芝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