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名家专栏 >

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23)

来源:未知 作者:高建群 时间:2016-12-14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法显也许并不是西行求法广游五印第一人,在法显之前,一定还有一些僧人翻越这险峻的高山,前往五印大地求法,从而将这释迦牟尼的光辉照耀在山的这边。也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鸠摩罗什也不是穿越漫漫河西走廊,进入长安城或进入中原大地的第一个印度僧人,那在鸠摩罗什之前,云游的印度高僧们已赤着双脚,手执讨饭钵和打狗棍,一个接一个,一年接一年,一代接一代,后者踏着前者的脚后跟,纷至沓来来到东方。

这情形,就如在法显与鸠摩罗什的二百余年后,另一位汉传佛教的伟大奠基者之一玄奘法师,广游五印,功德圆满,回到大唐后,当朝的纪事中说,那一时期本朝中共有四十七位高僧游历五印,而人们在这花名册上寻找,并没有找到玄奘的名讳,这个事实说明,那个朝代并不只有四十七个僧人出去,一定还有更多,况且,以民间行为民间身份出游的,官方也确实不好统计。

只是,由于法显名头过大,德行高劭,且他的出行、他的陆去海还像一部传奇一样引起世人注目,引起官方注目,文献记载在苦于没有找到先于他的人的情况下,才将他列为第一。鸠摩罗什当然也是这样。不过,在鸠摩之前,已经有诸多的印度和尚或西域高僧,进入中原,这是有史料记载的事情。

同样地,如果要细究历史细节,凿空西域第一人也许并不是张骞。因为我们知道,在半虚半幻半真半假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就有个周穆王前往天山天池,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的情景剧。另外,在道家与佛家的亦庄亦谐、令人信疑参半的传说中,就有道家的鼻祖老子,在途经函谷关、楼观台之后,青牛没有歇蹄,而是西行到遥远的昆仑山顶,去会面山那边的另一位先知释迦牟尼的故事。那本《老子化胡经》是杜撰也罢,诳言也罢,令人读了,不能不让人佩服我们古人的无穷想象力。

如果上面说的这些还都不足以为凭,那么,距今四千余年到五千年之久的陕北高原神木县的石峁古城,这个被称之为轩辕城的地方,它的古老甚至和两河流域文明所产生的城郭相媲美的城池中,那个古老的祭坛上就有和田玉的祭祀器皿出土,这是不是说明,那时候已经有人用双脚踩出道路,将昆仑山上的美玉,运抵到这地方。当然,我们还可以推测,以这遥远的路程,以这人类步走的双脚之力,一块玉,从那个地方搬到这个地方,大约是靠了几代人的传递,才完成的。

同样的,距今五千年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四千年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也都有着和田玉器皿佩件的出现。它们的年代,都较两千一百五十年前踏上西行之路的张骞,要早上很多。“玉门关”这个张骞曾经路过的地名,就是和田玉从塔里木河进入河西走廊的一个关隘,或一个玉石集散市场。

虽然这样说,然而,张骞还是伟大的。之前大约都是民间行为、商业行为,而他是官方行为。之前大约都是一段一段地行走的,一代一代地接替的,而他将这条欧亚大通路用马蹄确凿地走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项业绩呀。张骞大约永远也不会想到,在他孤零零的凄楚的身后,竟跟随了那么多的人,车水马龙,一代一代地行走,接踵摩肩,鱼贯而来。

第五十八颗念珠。昆仑山脉,高大险峻,终年积雪,一座座突兀的冰峰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寒光闪闪。这里号称世界屋脊,这里又被称为“千山之祖,万水之源”。佛教怎么在那遥远蛮荒的年代里,翻越崇山峻岭,进入山的这一边的塔里木盆地的呢?那简直是一个谜。

昆仑山又叫南山,接下来的喀喇昆仑山又叫美丽的南山,再下来是天山,是阿尔金山,然后东向,是横穿长长一条河西走廊的祁连山(突厥语“天山”的意思),最后,是高峻险拔,像一条青龙一样昂头向东,直到黄河岸边才终止行走的终南山。美丽的南山到这里终止,所以叫终南山。而自秦王朝之后,人们又称它为“秦岭”。终南山终止的那个地方,突然像画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一样,一群状如莲花的山峰扶摇叠起,这个山峰人们叫它华(花)山。华山的绝对高度并不是太高,但因为这条横贯了半个中国的中央山脉,这时已行进到海拔相对要低些的中原地带,所以山岗显得突兀奇拔,峥嵘万状。

佛教的传入,在跨越了喜马拉雅山,进入塔里木盆地以后,它东行的路线,正是沿着这条山脉行进,而那些伟大的僧人们,亦正是沿着这条山脉或往或返。

是的,佛教的进入东方,是沿着这条山脉推进的,是用开凿一个又一个佛窟的形式而推进的。人们依着山岗,凿出一个又一个千佛洞、万佛洞,在佛窟的中央,雕刻或泥塑上释迦牟尼的尊者之像,分列他左右的是诸多菩萨。而在四周的墙壁上,雕刻或绘制上释迦牟尼的投胎、降生、成长、出家、成道、说法、涅槃以及涅槃后众弟子的结集。这些雕刻和壁画,还像那些连环画小人书一样,在墙壁上记录下佛家那些流传久远,或真或虚的本生故事。

那建在喜马拉雅山这一面的佛窟,也许那最早的一个,是建在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千佛洞。险峻的凄凉的红色的或栗色的山岩上,凿出一个千佛洞,人们用木质的楼阁,顺着山岩搭建成屋,攀援直上。千百年来,朝圣者供养者络绎不绝,来这里上香礼佛,来这里安妥自己的灵魂。克孜尔千佛洞下面,就是那当年著名的西域佛国,古龟兹域了。在一段时间内,它曾是西域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中心之一。

在克孜尔千佛洞的斑驳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一个一贫如洗的女子,路经一座寺院,她没有什么可以布施,于是,她从山脚下摘来一束野花,为佛祖献上。那么这位女子,就是一位可尊敬的施主,佛祖有理由庇护她、帮助她和赞美她。

无独有偶,在穿越了塔里木盆地,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遥远的地隅的这一头的敦煌莫高窟,第三二九窟中迎门的那幅壁画,正画着这样的一个女子,长裙曳地,脖颈高挺,一只脚踮起,一只脚平伸,高绾的发髻,向前伸出的前额,两手平举,手执花篮的形象。她的花篮里也许是花,也许是供果,也许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物什。这大约描绘的是一位这个佛窟的供养人的形象。莫高窟的管理者于是给这幅壁画命名《敦煌莫高窟第三二九窟唐代供养菩萨》。

供养人现象也许是这些佛窟能够以数百年的耐心艰苦开掘的重要原因,除了信仰的力量外,物质的保障是必须的。克孜尔千佛洞的开掘,大约除了龟兹国皇家提供的财力以外,大量的经费支出,正是来源于龟兹城中富户人家、以及塔里木绿洲地面上信众们的馈赠和供养。敦煌莫高窟大约也是这样,旁边的敦煌、阳关、嘉峪关的居民们,一定是源源不断地来供养它的。

而一旦佛窟建成,供养却还在继续。甚至,某一个佛窟,就是由就近城市中的某大户人家世世代代供养的。佛教所以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大行其道,而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却日趋衰落,这大约是一个重要原因。而第二个重要原因则是,中国的僧人们自己耕田,自食其力,那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寺院,都有几亩到几十亩薄地不等,这种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生存之方法,在印度国则是没有的。

佛教的传入中国,是以修凿佛窟为一个一个的跳板,跳跃着向前走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跳板,下一个大的标志性跳板即是敦煌莫高窟。其实,在这两个跳板之间,还有着许多的跳板,例如说法显高僧,鸠摩罗什高僧,玄奘高僧都曾歇息和长久滞留过的楼兰佛塔,例如于田古城,高昌古城,交河古城那些石窟和寺院建筑,只是,人们省略了那些,忽略了那些而已。

这时候的佛教,还强烈地保留着印度本土佛教那种崇高感和神性。那是天上的东西,云端中的东西,那是来自星星的你。而随着大教东流,佛教一步一窟地走向中原,这天上的东西逐渐地落到地面,落到实处,沾上人间烟火,而寺院中雕刻或绘制的那些深目高鼻的佛陀菩萨形象,悄没声息地逐步变成中国人面孔。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