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5)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建群 时间:2016-10-07
永恒之女性引领人类飞升 第十八颗念珠,伊斯兰教这座精神大厦的建成,比前者大约又晚了数百年。公元610年安拉在吉祥之夜,命天使吉卜利勒向一位叫穆罕默德的伊朗腼腆青年,牧羊人开始启示,这个启示过程,直到632年穆罕默德逝世。 这样,伊朗先知穆罕默德开始拄着拐杖,穿着长袍,包着头巾,赤着双手,在阿拉伯世界布道。 “万物非主,唯有安拉”这句口号,是他响亮地喊出,并迅速地传遍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情形,令我们想起佛教的伟大缔造者,佛尊释迦牟尼出世时那句掷地有声的宣喻:“天上地上,唯我独尊!” “在这万籁俱寂的高贵的夜晚,以西奈山盟誓,以无花果盟誓。人们哪,你们要信你们的主。万物非主,唯有安拉。那些不忌斋戒,不做礼拜,不敬安拉的人们哪,你们有你们的命运,而我,有我的命运!” 穆罕默德如是说。一部名曰《古兰经》经典,记录了这些话。 穆罕默德还对遥远的中国,那一个古老东方文明板块,遥致敬意,他以手加额,手指太阳升起的东方,对信徒们说:“学问即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把他所创立的教派叫“伊斯兰教”。“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种中原意为“顺从”。而伊斯兰教的传世经典是《古兰经》,或被译为“可兰经”。 穆罕默德并不认为他的宗教较之基督教晚一些,从而处于下风。他说,伊斯兰教的教义中,汲取了基督教中的精华的部分,又剔除了基督教中那些被歪曲,被做世俗解释,以及被从原始宗教中所剔除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伊斯兰教是在恢复犹太教的原始面目,和原始解释。他创立的这个教派才是可靠的,正宗的,具有唯一性的。 这样,这个飓风般形成的宗教,占据着世界的要冲,迅速地一日三丈地成长起来,拥有数目庞大的信众,占据着这流着石油,流着蜜汁的世界高地。 第十九颗念珠,那是圣城耶路撒冷,和平之城,血光之城,暮色之城,那是众神泪落如雨的地方,那是天使失声恸哭的地方。 那大约是人类建立的最早的城郭之一了。那冰冷的,缄默的,公元前10世纪的石头上面有多少马刀砍过,多少马蹄踏过,多少鲜血淋过,多少寡妇和婴儿的泪水洒过。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和圣地。 那里有一道著名的哭墙,一年一年,当年被大卫王永远逐出的以色列人的后裔们,来到这面墙前,向壁而哭,哭声惊天动地。他们向神祇哭诉数千年之长、数万里之遥的颠沛流离之苦。 基督教教众来到这里,在圣墓教堂朝拜,根据基督教《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耶稣埋葬、耶稣复活、耶稣升天的地方。 当耶稣被捆上十字架处死,当所有的男人们,包括追随他的十三信徒都抛弃他了以后,有一个女人始终不离不弃,守着他的圣体,这个女人就是妓女抹大拉。夜半更深在守灵中,疲惫的抹大拉眼皮只稍微地眨了一下,当她重新睁开眼睛时,发现那片裹尸布还在一个角落里,只是耶稣的圣体已经不见了。于是她挥舞着裹尸布,冲出地堡。她看见太阳升起来了,像一个大车轮子停驻在东方地平线上,我主耶稣复活了,他赤着双脚,披着长袍,拄着拐杖,身披一身霞光,正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他的身后,留着一串带血的脚印。 裹过耶稣的那块裹尸布,或者说妓女抹大拉挥舞过的那块裹尸布,现在珍藏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里。 由于她不离不弃,由于她忠诚无比,所以她目睹了圣迹的出现,她看见了耶稣复活时的情景。于是她挥舞着裹尺布,一路跑去,把耶稣复活的消息告诉给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 所以基督教徒奉耶路撒冷为他们的圣地。 所以欧罗巴人说,耶路撒冷为欧洲的心脏,这个心脏奇异地长在身体之外。 而对于伊斯兰教的教徒来说,耶路撒冷的圣殿,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则是伊斯兰教的圣殿。 每年每年,全世界的穆斯林都要来这里朝觐。 他们磕着长头,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怀着对安拉的一颗赤诚的心,穿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每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男人,他一生最少要去一次耶路撒冷圣殿朝觐。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上,不为瑾现,只为感觉你的温暖!”头上蒙着头巾的男人们,用嘶哑的声音,这样吟唱道。 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居民,按照先知穆罕默德的神谕,手指指处,走向东方,走向中国。他们最初走的是旱路,即穿越丝绸之路,到达西域,然后再经过几代人的辗转跋涉,抵达世界的东方首都长安。这一部人叫西域回回,或者叫昆仑回回。当丝绸之路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北宋,西夏)堵塞时,而人类的大航海时代来临时,于是他们从伊拉克海岸,坐船渡海,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叫泉州的地方登陆,从泉州到苏州,再到南京,最后在开封、洛阳集结,继而开花一样洒向中国全境,这一部分阿拉伯人叫“海上回回”或“南番回回”。 这些遥远的迁徙者,他们每一个人活完一生,行将死去时候,都要手指着西地平线,太阳落山处,指着那遥远的天之涯、海之角的耶路撒冷,对身边的哀恸的亲人说:“咱们回吧,回家乡,回耶路撒冷!而我,先回去了!” 所以在中国,他们自称回族,他们的教为伊斯兰教的一个分支,叫“回教”。 而中国大西北地面的回族,又称东干族。大路上,他们走过来了,当地人问:朋友呀,你们是谁?你们从哪里来。这些大路上行走的人将手向东一指:“东岸子!”意思是说是从东边来的。于是当地人逮这个音,将他们叫成东干族。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他们是在大航海时代,从中国泉州登陆的阿拉伯人,是海上回回。 耶路撒冷呀,这天使哭泣的地方,这欧罗巴、亚细亚、阿非利加三块大陆的黄金界石,一位行吟诗人,抱着六弦琴,来到这里,对着这座和平之城,血色之城,暮光之城,他泪飞如雨,动人地吟唱道: 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 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的其他地方; 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 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的其他人! 第二十颗念珠。有些先知顶着一头零乱的头发,灰塌塌的脸上沾满油泥,眼角屎堆满了眼角,仿佛一副永远睡不醒的样子。那脸据说只有过河时才顺便撩起水来抹一把。胡茬子乱长着。一件生满了虱子的短皮毛大氅,胡乱地裹住上身,当他行走途中饥饿时,会将手伸向皮毛里,顺便摸一只虱子,填进嘴里,“咯叭”一声响,像吃一颗黄豆一样。他的裤子或短裙挂在裆上,仿佛会随时掉下来,但是永远不会掉下来,那裤腿或裙角已经磨得褴褛不堪了,吊在半腿上。他的脚上和手上的指甲,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剪过的了,很长很长,指甲缝里钻满了垢甲。 他行走间通常会带一个酒壶,这酒壶大约是偷来的,来自一个农舍,或者是捡来的,来自一个刚刚熄灭了的古战场的一名士兵的尸体上。这让他常常处在半醒半醉中。他的话言零乱,前言不搭后语,说话时总是举目望天,好像天上有什么风景值得他去看似的,好像在琢磨哪一块云彩会下雨似的。他的话语十分的奇怪,村庄的本分的男人一般都不去搭理他,村庄的女人们中有些好心的,会背过家人,偷偷地给他的手中塞一块奶酪,或给他已经空了的酒壶里灌一壶骆驼奶做的酒,或马奶做的酒。 当他的那些朝天空或地上吐出的唾沫突然变成恶毒的咒语或吉祥的预言时,当在他的喃喃咒语中山岗突然塌陷、河水突然断流,或他所预言的某一件事情突然在第二天应验时,人们才突然明白过来,这是一位先知。农妇们站在家门口,叹息说,昨天从大路上走过,从我家门口走过的那位流浪者,竟然是一位先知,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呀!他们试图寻找,可是已经找不到他了。他的消失和出现都一样的突然。世界很大,双脚又把他带到了另外的地方。 第二十一颗念珠,有些先知则是另外的样子的。他们有着高贵的举止,他们光洁的前额仿佛永远顶着一团移动的亮光。他们的眼睛坚毅,果敢,好像负有某种特殊使命的天外来客,他们的胡须是整齐的,每天早晨起来一定要梳理一番,而在行走的途中又不断地用手来捋它。他们头戴头巾,身穿黑色的袍子,那黑色的袍子从绿色的田野或褐色的山岗走过时,脚步坚定,有力,从容不迫,只有大人物才这样走路的呀!人们发出惊叹。当他们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他们即将驾临的消息,已经通过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一张又一张人们的口,众口滔滔,传递过来了。人们念叨着他的名字,充满敬畏之感,他的名字在这一段时间会不停地敲击着人们的耳膜。而当他离去之后,他会作为传说,那名字和那事迹还会长久地挂在人们的嘴边。 这个世界是需要奇迹的,而他就是奇迹。 他会宣谕,把上帝的忠告告诉给每一个人。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上帝的神灵附身。上帝借这个附身传达出他的神谕。门徒则坚定地认为这传达出的声音即是上帝的声音。 人们会询问他许多事情,小到今年的秋庄稼如何,霜冻会在哪一天开始,丢失的毛驴应该在哪个方向去寻找,天空昨夜有一颗扫帚星划过是怎么回事。大到战争的谁胜谁负,国王的命运,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世界的尽头在哪里这样大而无当的问题,小到我们上面说到的家长里短,人们都希望得到他睿智的回答。 他会回答的,不过他的回答是先知般的回答,模棱两可,不着边际,似是而非,含糊其词。你大约听不明白的,你只有经历过以后才会明白。中国人把这叫“过而知之”。 有时候,人们会提一个愚蠢的问题。人们说:“先知哦,显一桩奇迹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吧,请万能的慈悲的上帝展现一下他的真容吧!”听到这话,先知的脸色严肃起来,他会说:愚枉的人们哪,难道你们不知道,上帝钟爱他的每一个孩子,他无时无刻不与你们同在。请将你的手贴在左胸,此一刻,他就在你们心中呀! 这位云游者,布道者,上帝意志的宣谕者,他在路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时,还会撩起衣袖,伸出手来,抚摸每一个孩子的头顶,为他们祈福。那些病人接受他的抚慰而会暂时地减轻病楚,那些麻风病人接受他手指的触摸之后会消除部分的自卑感,而那些垂死的人在他“上帝与我们同在”的祷告声中,会安详地离去。在先知们走过的地方,宣谕过的地方,人们会建起教堂。那教堂的钟声会定期地响起。那钟声嗡嗡嗡嗡地流满暖意,仿佛神的声音。在钟声中,人们会说,六神无主的时代结束了,我们现在有了神的佑护、神的悲悯和神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是上帝的孩子。 编辑:金苗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