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第29届书博会 >

姜昆: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亮出中华文化艺术创新的新名片

来源:海外网 作者:贾雯帆 赵宽 时间:2019-07-31


海外网7月27日电7月27日至30日,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同时,“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也一并开启。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出席“丝路文化共创共享”主题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姜昆倡议,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一机遇,拿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世界面前展现。同时,更应该让传统衔接当代,把传统之根一点点引入今人的视野,使中国当代的创新文化也能被世界接受和喜爱。(海外网/贾雯帆 赵宽)

以下为演讲全文:

对于世界而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带来的国力、人文环境、价值观念等全方位变化,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以它独有的历史、民族、表现方式正在不断增强。对于我们而言,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中西方之间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从而树立起炎黄子孙在国际上的应有形象,展现中华民族真正能够使世界为之骄傲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风貌是我们的愿望。

作为民族的文艺工作者,一直以来,我在致力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标,在利用我自己是个相声演员的身份,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国外活动的便利,我也在观察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外国了解中国的作用。通过这些方式,真正让世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真正认识中国,认识一个文化的中国和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一个友好的中国。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2000多年前,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人文贸易交流的通道,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等丝路精神已融入到各国人民的心中。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已经融入到民族创新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一定不能错过这趟时代列车,要通过共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联合打造世界文明精品的展现,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培育情感与命运的共同体。

首先,我们要提倡文化互通。文化互通,是不同社会在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和彼此沟通。文化互通是各个国家之间正常的、应有的文化交往的样态,是交往各方之间在文化上的互动、互学和互识,其内在的动因是交往各方彼此都渴望熟悉、理解和借鉴对方的文化。这种性质的文化交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互通,它不是文化交往任何一方的独角表演,而是各方的对话和合唱。

其次,我们要有顶层设计。有一点应该指出,一个真正的中国,是一个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文化的古老中国,也是一个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希望的当代中国。但是,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必须注意到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这和我们的重点及方式有所偏颇是关联的。

就文学艺术而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及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西方对中国当代的了解远远不及对中国传统的了解。

中国人通过对西方文学作品和艺术品的学习、认识、赏识,不仅知道了西方的历史,也对西方的现代了解颇深,对西方社会、人文的了解远高于他们知道的我们。我们对西方的介绍是传统的,无变化的和单一的,有很多的人为痕迹。

我们认为对外宣传应该表现“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展现中华五千年,多少年来一直如此。但是,西方有不承认中国五千年古老文明现实的吗?有对孔子、孙子,以及四大发明对世界贡献的疑义吗?没有。世界伟人的传记中从来不会少这些人的大名,在国外,我碰到的知道成吉思汗的人,比我们中国还广泛。

我们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传统符号文化的展现。提起中国就是烤鸭、长城、红灯笼、中国结,提起传统艺术就是舞龙舞狮。我第一次去看迪士尼世界的时候,中国的天坛祈年殿前面站着穿清代马褂的华人在招呼游客,我问他:“为什么要穿这么古老的打扮?”他说:“如果不穿成这样,老外说我不是中国人。”2007年,我又一次去了那里,我到那里又看了一次,这位老兄穿着依然如旧,一点变化也没有。又十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那个戴瓜皮帽的人是不是还在那里。

在传统文化符号的宣传方面,我们在外国举行的华人庆春节,华人们做的相当丰富,他们在开餐馆的同时,一点不比我们派出的团体搞得差,但是我们的文化宣传重传统多、讲现代少的规矩一点都没有改变。

近几年,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许多传统艺术的门类,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但是在许多外国人眼里,更多的是一种猎奇。也有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我们的地方剧种梨园戏在法国演出,因为我每年在法国进行中国曲艺对外国观众的宣传,我看到我们的地方剧种梨园戏在演出,观众大声叫好。我仔细看了看,不是因为他们看懂了我们的剧情,了解了我们的人文,知道了我们传统的价值观,知道了我们的善恶,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各个方面的宣传,而他们只是对演员奇特的表演方式好奇。至于戏中反映的中国人的情感和生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传递。多年以来,中华文化的博大深远令西方心悦诚服,但是向国际舞台展现的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化创新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当代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不甚如人意,中华文化未能展现出真正的魅力。

今天,“一带一路”是美好的倡议,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在这个舞台上下一番功夫,唱好这台戏,编好剧本,拿出中华文化的精华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总书记的讲话吹响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送去精神食粮,加强艺术交流的进军号。

最后,我希望“一带一路”在艺术舞台上的展现,必须存在一条明确的主线——应该涵盖中国当代的创新文化。我们有长城、兵马俑,还有京剧、昆曲,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是祖宗的光荣,其次还有后人的骄傲。假如不能创造出同样灿烂的当代文化,我们的文化传统就有可能中断,变成博物馆的文化。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历史、赢得时代,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大众。推进当代的创新文化,并不等于抛弃传统,而是对传统进一步的发掘。传统是什么?传统是由无数个“当下”、当时的“现在”积淀而成,每一个创新将来都是传统。传统发展为现代,发展为创新。对于传统文化,一定要植根于今天的传统中,把传统之根一点点引入今人的视野。实践证明,我们当代许多艺术家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锐意革新,塑造出一系列鲜活的艺术形象,这正是“中国制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它所展开的积极面也可以被世界所接受和喜爱,应该成为文化“走出去”的关键,这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同时,更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时代赋予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新的历史责任。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就曾说过: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西方文明的输入,一方面也应注意我国文明的输出。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强烈地影响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包括当代的中国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宝藏。我们在对外交流当中,要以一种更加自信的姿态,亮出我们的文化名片,让世界真正的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民族的魅力,了解一个前所未有的“魅力中国”。

(作者姜昆,相声表演艺术家,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国家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从艺50年,创作表演了《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等上百段相声作品。CCTV央视春晚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职务。199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金唱片奖。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