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靳艳军 || 读王军先生《无剧本出演》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靳艳军 时间:2025-10-21

78cc59be699fc628336e1b63ab010581.jpg


读王军先生《无剧本出演》赋


文/靳艳军

 

昔仲尼论《诗》,谓“文以载道”;昌黎著文,倡“文者贯道之器”。盖典籍之旨,非徒记言行、述见闻,更在传世情之真、阐处世之理也。近读王军先生《无剧本出演》一书,展卷未半,已觉胸次豁然;终篇掩卷,更感思绪绵绵。其书不效稗官之虚诞,不慕辞藻之华靡,唯以平实之笔,记人间百态,述寻常人生,字里行间,尽现“无剧本”之真意,实乃当代纪实之佳作,故援笔为赋,以抒所感。

先生之书,名曰“无剧本出演”,其义深矣。夫戏剧有本,角色已定,台词预设,终局可料;然人生无本,境遇难测,取舍在己,前路未知。先生遍历四方,访市井之民,问乡野之老,记贩夫走卒之劳,述医者师者之责,每一则故事,皆无预设之脉络;每一位主人公,皆无既定之脚本。或有青年弃都市之繁华,归乡野种果蔬,历风霜而不馁,终获丰收之喜;或有老者守技艺之传承,拒浮躁之诱惑,经岁月而弥坚,不改初心之诚。此非“无剧本出演”之谓乎?

观书中所载,多为平凡之人,所行多为寻常之事,然于平凡中见伟大,于寻常中显真情。有乡村教师,居僻壤数十载,校舍简陋,教具匮乏,然其心向学子,昼则授业解惑,夜则家访劝学,虽薪水微薄,未尝有怨言。先生记其言曰:“吾非求名,唯愿此乡子弟,能识文断字,走出大山,见更广之天地。”其语朴而情真,其行微而义重。又有社区医生,每日奔走于街巷之间,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为孩童诊小病、开良方,遇贫病者,常免其药费。先生问其故,对曰:“医者仁心,岂能因贫富贵贱而异?吾之所为,不过尽医者之本分耳。”此等人物,无显赫之功名,无丰厚之财富,然其以己之微力,暖人间之寒凉,以己之坚守,筑社会之温情,较之那些追名逐利、虚与委蛇者,何其可贵也!

先生著书,笔法独到。不尚雕琢,不事铺张,唯以白描之法,记人物之形,传人物之神。写农人之勤,曰“天未明而起,戴星而息,手足胼胝,终岁不辍”,寥寥数语,农人之辛劳跃然纸上;写工匠之精,曰“执刃在手,凝神屏息,一针一线,皆求至善”,淡淡几笔,工匠之专注尽显笔端。其叙事,不添主观之评判,不抒过度之感慨,唯将故事娓娓道来,而是非曲直、善恶美丑,自让读者体悟。如记一创业者,初则意气风发,投巨资办厂,后遇市场变故,厂毁债累,然其不坠青云之志,从头再来,摆摊叫卖,终至东山再起。先生未赞其勇,未叹其艰,然读者自能感其坚韧不拔之精神,悟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理。此乃纪实之妙,亦先生笔法之高也。

读《无剧本出演》,更让人悟人生之真谛。世人多羡戏剧之精彩,盼人生如剧本般顺遂,然殊不知,“无剧本”之人生,方有无限之可能。若人生有本,循规蹈矩,虽无风险,却失却了探索之趣、奋斗之乐;唯“无剧本”之人生,虽有风雨,虽有坎坷,然每一次选择,皆是自我之突破;每一次坚持,皆是成长之印记。书中主人公,或遇挫折而不馁,或逢困境而不屈,皆以己之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剧本。此正如先生在书末所言:“人生本无剧本,所谓剧本,皆由己之言行书写;所谓精彩,皆由己之奋斗铸就。”此言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当今之世,浮躁之风盛行,世人多追速成、慕浮华,或为名利而不择手段,或为安逸而不思进取,鲜有能坚守初心、脚踏实地者。《无剧本出演》一书,如清风拂面,似春雨润心,以平凡人物之故事,劝人向善,催人奋进,让读者在阅读中,重拾对生活之热爱,坚定对理想之追求。其书之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人间百态,更在于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浮躁之世注入一股清流。

余读此书,获益匪浅。既叹先生之笔力,能以平实之文,写动人之事;更感书中人物之精神,能以平凡之行,启世人之智。盖人生如戏,然无剧本可依;世事如棋,然无定数可循。唯以真诚之心待人,以坚定之志做事,不畏风雨,不惧挑战,方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此乃《无剧本出演》予余之启示,亦愿以此与天下读者共勉。

时维乙巳年八月十二日,余伏案作此赋,虽文辞浅陋,然情意真挚,唯愿不负先生之著,不负书中之真。

 

作者简介

靳艳军,甘肃武都人,心理学博士,诗人、辞赋家。国内多所双一流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中国海归派成功创业者的代表性人物、国家级特聘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业余时间从事诗词赋创作及红学研究,10余篇赋被勒石以刻。部分诗赋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意、俄、阿、韩、蒙等十余种语言,也被众多书法家书写。目前已创作和发表古体格律诗词9500余首,辞赋260余篇,《红楼梦》文章162篇,兼有楹联、古代散文、新诗等文学创作1000余篇(首),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编辑:晓佳

上一篇:曹茂良 || 咸阳行吟十一章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