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师恩熠熠,星光焊道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崔孝武 时间:2025-09-04

文/崔孝武


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陕建二建集团新疆公司新员工拜师仪式上那袅袅茶烟,竟将我的思绪拉回到20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学徒,捧着焊枪的双手笨拙而青涩。时光流转,如今的我已身处管理岗位,每当工地里焊花闪烁,我总会想起那位对我恩重如山的师傅,他的身影如星光般,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师傅姓杨,是40 年代地地道道的陕西关中人,中等个子,他常年戴着那顶洗得发白的帆布帽,帽檐下几缕钻出的白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师傅文化程度不高,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精湛的手艺。他工作服胸前密布着细小的灼痕,那是他无数次与焊花亲密接触留下的印记,恰似被岁月精心点染的星辰,每一处痕迹都承载着他对这份手艺的执着与热爱。
     我初入班组时,面对那火花四溅的场景,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心生畏惧。师傅冷峻地领着我走到操作台前,递过一顶焊帽,一支焊钳,目光坚定地对我说:“做好协调,正确使用焊帽,保护好眼睛;握紧焊钳,别怕它,也别轻看它。”学艺的日子并不好过,刚开始协调度不够,方法掌握不当,隔三岔五眼睛红肿,但师傅还要求按时上班,让在痛苦中长记性。我笨手笨脚,焊条角度总是偏斜,熔池就像脱缰的野马,根本不受控制。冷却后的焊缝歪歪扭扭,活像一条爬行的蚯蚓。师傅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待我停手后,他蹲下身子,布满了粗茧的手抚过那凸凹不平的焊缝。“焊缝歪了,厚度不够,工件就承不住力,不能光求快……”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带着一丝严厉。接着,他俯身贴近我,一手扶稳我握焊钳的手,另一手轻轻护在我手背上。他手掌宽厚而粗糙,传递出的温度仿佛带着一种沉实笃定的力量,注入我颤动的手腕之中。他声音低沉得似电流微鸣:“别急,看着熔池走稳了,再向前推。”
    夜班赶工的日子里,空旷的工地风沙阵阵,发出苍凉的呼啸声。师傅站在高架之上,身影融入巨大钢构的暗影里。蓝色焊花簌簌迸发,像无数星子自他手中溅落,又瞬间熄灭在寒夜深处。焊花明灭之间,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护目镜后目光专注如炬。那一刻,火光与星光交织,不仅点燃了钢铁的筋骨,更在我心中种下了不灭的火焰,那是对手艺最虔诚的敬畏。
    师傅不仅在技术上对我严格要求,更是以身作则,教我做人的道理。他常说:“焊道要直,脊梁要直。”记得有一回,他指着图纸上关键焊缝的位置,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这是主梁的脊骨,咱焊上去的每一滴铁水,都关系着将来站在上面的工作的人——不容有半点含糊”。说完,他那已年逾半百的身躯,扛着沉重的焊机,艰难地攀上高处,去完成那最紧要的焊缝。他的背影如一座微驼却坚毅的山峰,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师傅不苟言笑,总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模样。但我知道严厉的背后,是对我的殷切期望。他很少夸奖我,但每当我有一点进步,他那微微点头的动作,便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他的每一句教导,都像一把重锤,敲打着我的技艺,更敲打着我的心灵。后来,我逐渐熟练掌握了焊接技术,也开始参与一些重要的项目。每当遇到难题,我总会想起师傅的身影和他的教导,心中便涌起一股力量。师傅数年如一日,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用他的双手创造着钢铁的奇迹,诠释着陕建二建人“铁军精诚”的核心理念。如今师傅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教诲和精神永远铭刻在心。今夜我步出办公楼,仰望新疆辽阔的星幕,那点点寒星,分明是当年师傅手中飞溅的、未曾熄灭的蓝色焊花,永恒地镶嵌在苍穹之上。它们无声地燃烧,散发着温厚而坚定的光芒。这光芒,曾穿透我初学时的笨拙与迷茫,稳稳地照亮我握紧焊枪的手;此刻,它又穿透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映照着我前行的道路,更将照亮后来者探索的足迹。

师者如星。他们或许身处平凡的岗位,如我的杨师傅,在车间一隅,在工地高架,在焊花闪烁的方寸之地;他们或许立于三尺讲台,在书声琅琅的校园,在实验仪器前,在图纸与公式之间。无论身处何方,以何种方式,他们传递的,绝不仅仅是冰冷的技术或刻板的知识。那紧握我颤抖手腕的宽厚手掌,传递的是沉实笃定的力量;那护目镜后专注如炬的目光,熔铸的是对责任与技艺至高的虔诚;那句“焊道要直,脊梁要直”的箴言,刻下的是做人做事的铁骨铮铮!传道者,点燃心灯,指明方向,让我们在混沌中看清世界的轮廓与内心的坚守;授业者,倾囊相授,精雕细琢,赋予我们安身立命、建设世界的本领与自信;解惑者,拨云见日,祛除迷障,在每一次困顿与犹疑时,给予我们破浪前行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的心血,如同焊条熔入钢铁,无声地构筑起共和国大厦的坚实筋骨,也塑造着我们个体挺拔的脊梁与不屈的灵魂。这薪火相传的,是千百年积淀的智慧结晶,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甘为人梯的无私情怀,更是推动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的磅礴伟力!

值此教师节,请允许我,以一名曾经的电焊工学徒、如今工会主席的身份,向我的启蒙恩师杨师傅,致以最深沉的叩谢!更向天下所有以心血为灯、以智慧为火、以责任为基,默默耕耘在“传道、授业、解惑”这条神圣道路上的师者们——无论是传授知识的老师,还是传承技艺的师傅,或是人生旅途中的引路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真挚的感恩!你们是暗夜中的星光,是熔炉里的火焰,是民族脊梁的锻造者。你们播下的火种,必将在无数后来者的心田里燎原,化作星河滚烫,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攀升的浩瀚苍穹!师恩如山,永志不忘;师道光辉,万古长存!


编辑:魏娟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

上一篇:七羽重光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