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行”领雷锋精神常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曹波 时间:2025-04-23

/曹波

三月来了雷锋来了,四月了雷锋还在吗?雷锋精神不是一时一势,更不是专人专岗。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丰碑。雷锋早已不只是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榜样了,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学习继承和每个时代都发扬光大的精神光芒。

“变”是永远“不变”的真理。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年来,“雷锋”二字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勤俭节约、乐善好施、严于律己、见义勇为、乐于奉献等向上向善的代名词。变的是学习雷锋精神的方式方法,不变的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一样,带头弘扬雷锋精神是人民群众言行举止诚心向善的共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在日记里是这样写的: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雷锋也是这样做的:1960年夏一个周末,雷锋肚子疼得厉害去卫生队看,回来路上看见驻地小学盖楼忙,就拿着军装作抵押借了小推车加入施工队。正是有了雷锋带头,才有了雷锋班、雷锋连、雷锋团和雷锋精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曾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时段多次在同事、朋友、同学、家长、亲戚、工作等微信群内做过实验,在群内发一条轻而易举的求助,大家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结果群内几乎都是石沉大海,但接二连三会有人私信送温暖。如果想办法让一人率先垂范在群内回应,那就会随波逐流一大群伸出温暖之手。现实更能证实,社会中的“不敢扶扶不起”,但只要有一人挺身而出,后面就一拥而上;“怕丢人放不下架子”,但只要第一人弯下腰拿起扫把,那不顾廉耻、屈尊就卑都来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活工作中各奔东西、挑拨离间、煽风点火、胡搅蛮缠不正都是因个人搬弄口舌、两面三刀而致。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继承发扬我党“跟我上”的革命战斗精神,正人先正己争当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引领雷锋精神的追随者,这样才能时时处处掀起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热潮,营造出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氛围,促进践行雷锋精神的行为,形成践行雷锋精神的习惯,让全社会人人学雷锋时时当雷锋,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编辑:夏雨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

 


编辑:夏雨           责编:           终审:

上一篇:茶褶里的西乡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