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流声:中国姓名文化》(连载18)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4-02

文/李浩

6.氐族诸姓:苻氏、杨氏、吕氏、齐氏、啖氏。
  7. 賨族姓氏:李氏。
  8.羯族诸姓:石氏、张氏、尔朱氏、乙速孤氏、沮渠氏、彭氏。
  9.西域诸姓:白氏、支氏、康氏、安氏、米氏、石氏、何氏、史氏、曹氏、毕氏、罗氏、裴氏、车氏。
  赐姓
  在前现代社会中,帝王和皇室成员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皇帝经常把自己高贵的姓氏赏赠给臣下,对皇帝来说,这不过是一时高兴的随意之举,而对臣下来说,则是莫大的荣幸,仿佛自己被批准加入了皇族,从此可以攀龙附凤,平步登天了。据《左传》记载,周代时已有了“赐姓”的现象,但那时的赐姓,是指某人被认可为某姓的法定继承后裔,与秦汉以后的赐姓并不相同。
  西汉初,刘邦将项羽消灭后,就曾给项伯和娄敬赐姓,因为他们为汉高祖统一天下立了大功,因而赐姓刘氏,这便开启了后世帝王以赐姓褒奖功臣的先例。隋朝时,尉迟义臣因父亲战死有功,被隋文帝赐姓杨,编入皇室系谱。唐初曾对开国元勋杜伏威、邴元紘、徐世勣、安抱玉、胡大恩、弘播、郭子和等皆赐姓李表示嘉奖。也赐姓给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如鲜卑族首领拓跋赤辞、契丹首领库克等均曾被赐姓李。唐末时也曾赐姓李克用、李茂贞、李顺节等割据政权的首领或少数民族头目。武则天称帝时,曾给睿宗李旦赐姓为武,还曾给一个喜欢诡说符瑞的傅游艺赐姓为武。赐姓给李旦,是想让他成为武氏天下的皇嗣,赐姓给傅游艺,则是因他曾劝武则天称帝临政。
  赐姓是帝王向功臣显示荣宠的手法,但有时则是为了拉拢文臣武将,“或借其用,或畏其逼,不得已也”。有时是因“财力既殚,爵赏又滥,不足以系人心,故设此以劝功”,不过是送空头人情罢了。
  也有一些赐姓很偶然,如五代时后汉的鸿胪卿谢服,随驾亲征,皇帝因其姓名连称义不祥而改赐为射咸,清嘉庆时的翰林祁隽藻,因皇帝误称其为“初隽藻”,左右大臣不敢纠正皇上念错的字,于是以讹传讹,祁隽藻自己也就以初为姓。
  改姓
  改姓与赐姓不同。赐姓是一种荣宠,而改姓则大多为某种情势所逼,迫不得已而为之。主要有因匿罪而改姓、因避讳而改姓、因嫌恶而改姓,以及少数民族改汉姓和汉人改少数民族姓等几种情况。
  因躲避政治迫害或匿罪而隐姓埋名者,从古以来,史不绝书。最著名的如春秋时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帮助越王恢复天下后,为防止越王诛杀功臣,便携着美女西施,变姓名,自称鸱夷子皮,泛舟湖海,隐于商贾,又称陶朱公,成为一代富豪。战国时范雎,为了逃出魏国,改姓张,名禄,后来在秦为相很长时间,仍没有恢复本姓。
  因避讳而改姓的也很多。郑樵《通志·氏族略》中曾收录了一些,如籍氏为避项羽讳而改为席氏,奭氏为避汉元帝讳而改为盛氏,庄氏为避汉明帝讳而改为严氏,庆氏为避汉安帝讳而改为贺氏,师氏为避晋景帝讳而改为帅氏,弘氏为避唐太子李弘讳而改为洪氏,姬氏为避唐玄宗讳而改为周氏,淳于氏为避唐宪宗讳而改为于氏,啖氏为避唐武宗讳而改为澹氏。宋代名臣文彦博本姓敬,因避后晋石敬瑭的名讳,改为文氏,后汉时还复本姓,入宋后为避翼祖赵敬之讳,又一次改为文氏。
  改姓过于频繁,时间又太久,故有时连当事人也搞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历与读音。如甄姓本读“坚”音,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之父名坚,吴地人于是读“甄”为“真”。后北方前秦世祖名苻坚,隋文帝名杨坚,避讳与东吴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大多忘记了“甄”字的本来读音。到了宋徽宗时,有叫甄彻者考中进士,朝臣林摅宣读金榜,依古音读“甄”为坚,徽宗纠正说此字应读“真”,林不服,据理分辩。于是只好传呼甄彻本人上朝询问,甄彻也自称其姓读“真”音,最后林摅竟被以“不识字”而贬黜,假作真时真亦假,让人哭笑不得。
  如果说赐姓是表示荣宠的一种方式,那么因嫌恶而迫使某些人改姓,则是封建统治者表现他们憎恨之情的一种方式,有时甚至是惩处叛逆的一种武器。嫌恶改姓大约始于西汉末年,王莽因匈奴单于囊知牙斯违逆命令,便改匈奴单于为降奴单于。晋咸和初,成帝司马衍以叛逆罪诛杀南顿王司马宗,贬其族为马氏。南齐明帝杀叛逆之皇族萧子响,贬其族为蛸氏。唐高宗时,武则天杀王皇后、萧良娣,仍觉不解心头之恨,于是改王皇后姓蟒氏、萧良娣姓枭氏。又杀她自己的侄儿武惟良、武怀运,并改姓蝮氏。武后登帝位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复唐,被武后派大军所镇压,所有参与者皆被改姓虺氏。山东省有傌 (mǎ)姓,此姓原为马姓的一支,被清雍正皇帝下令改姓“骂”,世代沦为贱民,直到民国初年才去掉双口、添上单人旁成为姓,表示重新获得基本人权。
  (未完待续)


编辑:一加(实习)

上一篇:《空城纪》(连载35)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