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渐入深境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曹林燕 时间:2025-04-02

文/曹林燕

一夜春风酝酿,翌日李花爆开。白衣胜雪,满枝逸散。
  从李下经过,我感受到了它朴素的风貌,觉得这种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的小清新,有种民国少女的娴雅气质。白花,绿叶,比那杏花多了一份宁静,比那梨花多了一份简约。它的闲淡与柔和,使得周围的空气里飘散着某种纯净幽远的气息。
  这是李的风华。
  李树之下的芬芳小道上,泥土松动,蚯蚓已醒,它于三月开启了规模盛大的掘土工程。我蹲在树下仔细去看,在潮湿的地方,堆积起了许多状如云纹的小泥花,一片,一片,又一片。随手一抓,刚吐出来的泥团黏糊糊的,已经干透了的,土质非常疏松。
  不知为什么,每一次观察这种多孔的团状粒结构蚯蚓泥,我都会生发新的思绪:蚯蚓这种几无角质层、没有骨骼、没有眼睛的无脊椎动物,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仅靠着肌肉的收缩便能在泥土中穿梭、撮食,吐泥的过程实在是它在自然界生存的一大智慧。
  蚯蚓,既是我儿时最早的自然启蒙教育之一,也是多年后我重返大自然所培养的自然精神之一。我由此对它产生的热爱,由外相也照见了心相。
  与其邂逅,更像是与故人的一种重逢。
  当春的草木徐徐展开动人的花蕊和叶片时,灞河滩的灰头麦鸡也在早晨的第一时间发出连续不断的三音节报春声。它们身披淡雅的茶褐色羽衣,头顶一抹浅浅的灰色,宛如洗过的铅云。红目,黄嘴,纤足,动作轻盈,鸣音粗粝。振翅起飞时,黑色的翼尖和白色的飞羽构成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忽而领悟到打破某种沉寂氛围后频频引目带来的辽远之美。
  它们循着时令如期而归。
  我有时真怀疑自己的眼睛,当大嗓门的灰头麦鸡处于河野的乱石中,拥有自然界保护色的它们,看起来又是那么地平淡无奇。我很难将它们瞬间飞跃时那两翼黑白闪现带来的惊艳与低头踱步的灰色影像联系到一起。作为最早的报春鸟,灰头麦鸡非常机警,一旦发觉有人靠近,就会立刻向同伴发出急促的警报音。一时间,附近惊起的灰头麦鸡们纷纷做出连锁反应,群鸟结对而起,迅疾飞向远处。
  恢复寂静后的河面上,小䴙䴘的身影像一个个漂移的浮标,为了生计,它们不知疲倦地潜游灞水,成为这里的留守者之一。䴙䴘的鸣音清脆而重复,似携带着薄薄的水气,它们的歌声唱出了精神上的宁静,与我建立起一种感同身受的关系。
  苍鹭永远是这片水域中最英气逼人的涉水鸟。长喙、长颈、长足,加上它那驼着背正在耐心等待猎物出现时的迷人身姿,足以显示出它的孤傲与清绝。当它缓缓涉过那清浅的水滩,它的沉默和优雅,让人不免心生敬畏之情。当它展翅腾飞时,那蓝灰色的双翼仿若垂天之云,在空中蹁跹而舞,使得我感觉它始终像一个旷古的谜题,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在上游的浅水区,绿头鸭们快乐游弋。早在去年的冬天,雄性绿头鸭就已经为繁殖期换上了华丽的繁殖羽。朝光之下,它们头颈靓丽的蓝绿色,与雌鸭的暗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春的信使陆续向大地发出温暖讯息的时候,灞河两岸的农耕区又进入了播种希望的田园忙碌中。
  这个早晨,我途经城乡接合部的一小片土地时,看见毛薇的父母正在菜地里躬身劳作。他们已于头天傍晚时分栽下数行葱秧,壅土做埂,壅肥浇水,一点也不马虎。
  现在,老两口正在翻新一块荒芜地,他们打算在上面种些早玉米。这家人本是草坪山里的原住民,近些年随小女搬来县城生活。毛薇在城乡接合部买了新房,又在他们居住的高楼东边开了家小小理发店。在大山里耕作了大半辈子的农人,还是习惯于自己种地种菜。这里的大片土地被政府征用于建造学校、运动场和商城,仅有的一点地亩是靠近高速路下一片杨树林外的地方。村人们见缝插针,在那里种了各种蔬菜,毛薇的父母也租了一块地。
  他们家住在楼房的一层,拥有一个小院子,里面摆放了十几个泡沫箱,分别种着香葱、芫荽、蒜苗、菠菜、生菜和韭菜。山里人爱些花花草草的,他们在小院里植了迎春、百合、野鸢尾、结香花和忍冬,都是从老家的山坡上挖来的。那忍冬的藤条已经攀着铁围栏,一寸一寸地往上长,灰枝绿叶,在上面做着种种腾挪的姿态。倘若用“生机”或“迷人”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是远远不够的。春天的召唤从远处而来,泥土让它长了手脚,恣意地萌生、攀爬。它要越过三月,到达四月,继而再挺进五月,成为夏季的第一花。初开为白,后转黄色,一蒂二花,朝夕而伴。
  毛薇说:“五六月是最佳的采花季。须得选一个晴日的早上,露水刚刚隐去时摘取忍冬的花蕾,这样的话,晾晒干后花的颜色是最好的。”
  她又说:“盛夏用忍冬花瓣泡茶喝,可以清热润喉。到时候,送你一些!”
  我有一点点的小期待。


编辑:一加(实习)

上一篇:卜算子·唐村梅园行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