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渠水流深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飞 时间:2025-02-17

文/王飞

站在亭子上边,只听坝底雷声轰鸣,震耳欲聋,大坝的顶端依稀可见。东边脚底下一条宽阔的河渠流水潺潺奔涌向前,直至消失在路面的暗道中。
  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所创造的“井渠法”是中国水利历史上的首创工程。建于西汉武帝年间,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时间。公元前120年,经临晋郡守庄熊罴建议,汉武帝征发士卒万余人,在洛河下游开渠引水。历时十余载,北洛河流域建成了自流灌溉工程。因施工时挖出恐龙化石,故名“龙首渠”。
  《史记·河渠书》记载当时井渠施工法的技术要领是: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此法为后代隧洞竖井施工法的先河。数年前,龙首渠引洛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沿大渠回返二十余米,向西有大桥横跨东西两岸,见一大坝。坝是在龙首渠古遗址上修建的一项水利工程。是石拱滚水坝,轴为弧形,面为渥奇式,高16.2米,长187.67米,宽5米,底基宽22.5米。由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倡导,近代水利科学家李仪祉主持规划,总工程师孙绍宗率队勘测并全面负责工程实施。工程师李奎顺具体设计,于1934年5月动工兴建,次年6月竣工。现在的龙首坝和龙首渠浑然一体。坝面宽约五六十米,水面碧绿透亮,平静如镜,洛河从宽阔的滚水坝面缓缓流淌,形成一帘白色的水幕,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女,给人一种朦胧美;又似缓缓舒展的一帘山水卷轴画;又好似一幅千堆雪美图。当这白色的水幕在狭小的空间聚拢在一起,撞击着岸边的怪石,怒吼着,咆哮着,汹涌澎湃而下,在二十米开外形成一道蔚为壮观的小瀑布,飞流直下,浪花翻滚,那震耳欲聋的声响,敲击着耳膜,震荡着心脏。两岸壁立千仞,树木葱郁,有大河奔腾一去不复返之势。
  紧挨水闸东边,是当年洛惠局管理处的院子。院子南东角矗立着一座雕堡式的建筑,为当时银楼。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民国政府在当时财政拮据的情况下,按月拨款,藏银于楼。楼分两层,通道只是一把梯子,楼上有枪眼,经常有士兵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先是军阀割据,接着是八年抗战,随后是三年内战,艰难困苦,举步维艰,但始终没有停下修渠的脚步,玉汝于成。
  山谷中有一南一北两座渡槽凌空飞架。北渡槽是新中国成立后修的,气势宏伟,仪态雍容;南渡槽是民国时修的,简洁朴素,美观大气,上有李仪祉撰写、李奎顺书丹的对联:“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送水来”。豪迈之气,直冲云天。当时国力贫弱,但工程用料毫不马虎。总工程师孙绍宗亲自到唐山订购德国桶装水泥,工程师李奎顺设计,既要节约用料,又要坚固美观大气。建造时,怕水泥有凝块,工人们一筛一筛地选过,一秤一秤地按比例配料,做到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不是在铸建渡槽,这是在铸千秋大鼎、国之重器。
  眺望大坝,想起倡导修建此工程的杨虎城将军。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被囚禁12年,1949年9月6日被特务暗杀,年仅56岁。“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靠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将军做到了,做了一件顶天立地的大事,他24岁立下的宏愿终于得以实现,他在陕倡导的兴修水利、兴办教育等政策也得以顺利实施,而且至今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军在做西安事变决定的那一刻,肯定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大有壮士断腕、破釜沉舟、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毅力,诚如这眼前的洛水汹涌奔腾一发不可阻挡。
  1930年,杨虎城将军邀请李仪祉回陕,在汉代龙首渠遗址上开始修建洛惠渠工程,历时14年,最终建成。洛惠渠将历代不同方式的引洛灌溉重新整合,修建龙首坝、夺村渡槽、曲里渡槽、一号至五号隧洞等大型工程。经过勘测,洛惠渠的线路布设、灌域控制,与其前身——西汉龙首渠不谋而合。
  中国的名山、名寺、名湖、名居太多了。如果仅仅是游览则罢了,若要寻找民族的魂魄、精神的高地,我以为最好的去处,当属龙首渠。它虽然只是一项水利工程,但和都江堰、郑国渠一样辉煌,光耀史册。至今这条古渠汩汩的清泉仍在灌溉着同(大荔)朝(朝邑)平原及澄城蒲城部分地区的田地,造福着百姓。日夜不歇深深的流水里,饱含着多少仁人志士的心血和付出,黄土高原永远铭记着。

编辑:林夕

上一篇:外婆菜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