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水盆羊肉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飞 时间:2024-11-20
文/王飞 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县城,没有像蒲城一样对水盆羊肉保持着永久的热情。在这里生活的老百姓,早晨最爱吃的饭食是水盆羊肉,这里的城镇和乡村最好的生意就是羊肉馆。大街小巷到处林立着经营水盆羊肉的饭馆,一阵阵扑鼻鲜美的肉香每天飘飘摇摇在平原的上空。似乎只要提及水盆羊肉的字眼,全县80多万的人民只有唯一的一种评价:那是好饭么。 人们对水盆羊肉的推崇在生活的各种事务之中:请人吃饭吃水盆,改善伙食吃水盆,答谢帮忙的吃水盆,孝敬老人吃水盆,单位团建吃水盆,外地来客吃水盆,家庭聚会吃水盆,一个人嘴馋吃水盆……等等诸事,仿佛只要端出一海碗烫热的水盆羊肉,就可以鱼安水安,大家欢喜。 不仅是当地人好这一口,在外工作生活的蒲城人也整天想着这个美食。长安城能挂蒲城水盆招牌的大概有近百家店铺,虽都是由蒲城人烹调,但味道各有千秋。在西安工作的蒲城人在手机上四处搜寻,东西南北全城品鉴,有对味的便给老乡推荐,了却口腹之念,更挥洒着浓烈的乡情。 大凡地方美食,发源都甚为久远。蒲城水盆似乎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蒲城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末期属“贾国”,而今县城里就有贾大夫城池遗址。“贾国”百姓尚礼重德,和周朝其他属国一样,他们经常用羊肉作为祭品,举行各种祭礼。“以牲郊祭,食味而贵气臭也。煮焖羊肉,以其汁为祭祀之大羹。大羹和贵,其质也。大羹亦作秦羹,孔其汁,须热,临食取之。”可以看到,《周礼》中明确有以羊肉为祭祀详细的记载。这种肉与汤汁分离的方法成为蒲城水盆羊肉最古老的雏形。秦汉时的古人将其称为“羊肉臐”,唐宋时又被叫为“山煮羊”。南宋《山家清供》一书中对羊肉汤的制作进行着不厌其烦的枚举:羊作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搥真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烂。可见水盘羊肉“肉是肉,汤是汤”的做法在南宋已经非常成熟了。 吃得好,才能干得好。南北朝时,有个叫毛修之的人被敌人俘虏后,积极主动,使出浑身解数以求自保。他做的饭菜十分好吃,便向宋武帝献了一盆味道鲜美的羊汤。宋武帝吃后大悦,毛修之摇身一变由阶下囚变成了太官令,甚至后来官至尚书。一道普通的羊肉汤能让人官运亨通看似笑谈,但细细思量,可见美食对人是多么具有吸引力。 蒲城水盆有三好。第一好,肉质无膻腥气味、肥瘦相间、入口即化。再者,汤色清亮明快、椒麻出头、全无油腻。第三好,烧饼层叠筋道、酥软焦黄、吃一抵百。纵览三秦各地水盆羊肉,唯有蒲城水盆独具此三好。无论是选肉还是熬汤,蒲城水盆制作极其讲究。要先将一整只羊卸为八大块,用清水浸泡,使其肉中血渍完全浸出,再按部位放入锅中。八大块即大卸八块的寓意,八数迎合《周易》中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是周天之数。再使猛火煮沸撇去浮油,经一夜小火慢焖。尔时,肉已脱骨,汤为骨肉之羹汤,汤汁浓郁清香。 蒲城水盆羊肉中从不放羊血。这是因为牲血从周代开始,就作为供奉神灵的祭品,是古人“血祭”之重品,所以,大羹中没有大食的牲血之物。蒲城水盆还有一个花椒出头的特点。蒲城所产的“狗椒”,颗粒虽小但麻性强烈,配入水盆格外提味。每年的六七月份,蒲城羊肉馆的厨师们一般会选用刚成熟的青椒,新鲜且入味深长。 除了汤和肉以外,月牙馍一般选用当地小麦面粉,配以老酵头制成半发酵面团,将面团揉制后揪成小剂,擀成碗口大小的圆饼,一切两半呈月牙形,放入烤炉中烤制。这种做法源于新疆的烤馕方法。 把水盆羊肉作为一种情怀和文化,半辈子在传承的当数蒲城的张兴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相貌俊朗的青年张兴文孤身一人来到东陈街道,开始了他漫长的“掌勺”生涯。张兴文出身农家,师承名厨屈金娃。我上初中的时候,兴文刚二十出头,初任“炉头”,带领着羊肉馆一干人等,处事公允,真诚热心,赢得大伙信赖。隆冬夜晚,见到放学归来的我,兴文总会偷偷拉开风葫芦,让已经封闭的火炉燃烧起来,烧一碗羊肉汤,让单薄的少年抵御寒冷。后来,兴文自己当老板,和妻子在东陈正街开了“盛泰祥”羊肉馆。两口子心地良善,见不得可怜人,遇到有病身残、年老体衰的顾客,总是会给碗里多放几片子肉。看到在门口流连不走、吃不起一碗饭的乞讨者,也会端出热乎的肉汤,递给他们。兴文柔软的心灵默默展现着人世间的良善。 我十五岁离开蒲城,兴文连续数十年每年的八月十五、大年三十给我的父母送羊肉馅子。我时常在想,而今兴文的成功固然是因为操持着一手水盆羊肉的好技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夫妻修为好,就像蒲城的老槐树一样高洁有德、坚韧博爱。兴文用了三十多年的力量和智慧,把一碗水盆羊肉做成了一颗滚烫的仁心。 兴文在蒲城的羊肉店叫“秦家店”。汉文帝时,灵文皇后是重泉秦家人。皇后将汉宫牛羊肉烹饪制法,传到重泉地域。后来,秦氏后裔在街面经营羊肉羹,味道鲜美异常,广受欢迎。重泉县在西魏恭帝元年改名“蒲城县”,故而就有了“先有秦家店,后有蒲城县”之说。秦家店自汉朝传承至今,已经是一家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店了。 秦家店的水盆羊肉,在选料制作上,又不同。以花椒出头,突显麻味。将青椒或干花椒置入大盆中,用开水泼后,泡成花椒水。将肉入碗添汤后,再用勺子舀椒水入碗。如此便保持了肉汤的原色。兴文接过“秦家店”的衣钵后,不断改进工艺,调整调料,但始终保持着原始羊肉羹中手撕羊肉的做法。当热腾腾汤清见底的水盆上桌之后,人们先在碗中撒上香菜,再调上油泼辣子或辣子酱,还未动筷子,阵阵香气就从碗里飘出来,令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从这一刻,大家的胃彻底开始松弛了,心里面的舒坦立即涌向了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啊,一碗普通的水盆羊肉,不仅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舌尖上的精魂,更是几千年来渭北儿女对那一方水土最深沉的爱恋。 编辑:图图上一篇:南山飞红叶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