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算盘博物馆(2)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墨耘 时间:2024-10-09

文/墨耘

该区域除陈列的算盘外,悬挂的一张“算盘溯源与发展”图也很有特色,吸引了我。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河图洛书的出现,再到西周陶丸,最后到算盘的三种起源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算盘的起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少代人、多少实践的不断接续才得以完善的,饱含着算盘的深厚底蕴与传承创新精神。由此想到中华文明不也是这样吗?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创新,才成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所谓“沧海何曾断地脉,文明自是渊源长”。

再往前走,“第一单元”导引牌很是醒目,其标题“控带四时,经纬三才”摘自东汉数学家徐岳《数术记遗》一书,彰显了算盘发展历程之源远流长。

这个单元主要陈列和展示算盘的制作工序、古代的代表性算法、古代算具、特型算盘和孤品算盘,同时展示了部分精品算盘:偶数档算盘、苗族弓箭算盘、军旅算盘、盒式算盘等。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三处,一是算法的演变,二是五花八门的算具中那些十分罕见的算盘,三是挂图上的珠算口诀。

在算法演变部分,详细介绍了摘自《数术记遗》的13种依靠特定算具的古代算法,给人以直观感受,极大地激发了参观者的想象力。

那些特型、孤品算盘则凸显了部分馆藏算盘的独特价值。其中有一把7珠14档孤品算盘,是所见的唯一一把偶数档算盘,引起了我的兴趣。据了解,这是匠人在制作过程中因设计不周而出现差错所致,这就相当于错版邮票,因为稀缺,更显收藏价值。这一展示区域,还有一把汉代时期的“算盘”,其底板是青铜,算珠为陶丸,与其说是算盘,不如说是算板,是今人研究古人数学思想的实物佐证,可谓镇馆之宝。

珠算算法展示区描述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定型的现代广泛使用的算盘。由此拓展思维,算盘的核心不在于算具(有形的一把一把算盘,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而在于那简单实用、推动计算方法革命的法则定律(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算盘是算具(硬件)和算法(软件)的有机结合体。由此想到,我们崇拜一个先贤,应该是充分感悟他的思想,而不是对着他的雕像去顶礼膜拜。


编辑:图图

上一篇:秋末晚菘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