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绍兴的面孔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正善 时间:2024-10-09

文/李正善

这就是绍兴,那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江南古城?

迷蒙的烟雨,摇曳的油纸伞,狭窄的石板街,隔三岔五的绿树,灰顶白墙的低矮瓦房。

女士高跟鞋与石板撞击发出的“嘚嘚”声,像守望者的打更,让这座静寂的古镇更显幽静和神秘。

我们这些习惯了吆喝着说话的西北人,也怕聒噪了这片静默,便收敛自己的高喉咙大嗓门,入乡随俗地静静行走在这梦幻一样的街巷中。

与狭长的街巷并肩而行蜿蜒流淌的,是绿得发酽的城河。几艘乌篷船一字排开,摇曳着身姿款款而来,从我们的旁边婀娜穿过,让原本看上去静止的河面有了清凛的哗哗声。船身拖着的长长的波纹,像水蛇吐出的清亮的涟漪,一圈圈从小到大慢慢散去。

可我没有收回自己的眼神,还在往后面看着。

我想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有船过来,那船头会不会坐着跟小伙伴们从赵庄看完了《白蛇传》、偷吃了农人的罗汉豆、和小伙伴们乘着月光点篙摇橹兴尽归来的少年迅哥呢。

上学读《社戏》的时候,一直不理解鲁迅笔下母亲带着迅哥去的外祖母的那个平桥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会成为让少年迅哥流连忘返的乐土。当时想着应该是文中描写的平桥村那种如诗如画的美景美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

但后来一遍遍读,明白了让迅哥乐不思蜀的,应该还是那十几个与他年纪相仿、不分辈分终日伴他游戏玩乐的乡下少年。这又不免心生担忧,想着那无忧无虑的“双喜”“阿发”“桂生”们,最终会不会变成《故乡》中的少年“闰土”?

鲁迅祖居和故居是外地游客最热衷的场所。令我惊诧的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的那样让人遐想无限向往无限的百草园,其实也就是他家后院的一块菜地而已。我们来的时候已是晚秋时节,菜地墙根耸立着三五棵比一层瓦房高的树木,其中就有他写的“高大的皂荚树”和桑树。菜地周围除了矮墙就是交叉捆绑得整整齐齐的木栅栏,中间栽种着间距与行距很整齐的小白菜,湿漉漉的菜叶绿意盎然。菜地被工作人员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了当年的野草丛生,看上去已经不是那个曾经给予少年鲁迅无限快乐的“百草园”,但一行行记录着发自儿童内心美妙记忆的那些文字,却像一棵棵疯长的野草,在我的眼前茂密而生动地跳跃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从这些充满“无限趣味”的文字里,可以看到一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童年的面孔,感受到他在百草园获得的无限的快乐,让人怎么也不会把这些文字和后来似乎终生板着面孔似乎永远没有笑意的鲁迅联系起来。但这的的确确是绍兴当年的迅哥,是后来被称为“民族脊梁”的鲁迅。

多少年以后,绍兴的街巷与城中的河流依然比肩而列,迷蒙细雨中的油纸伞依然在狭窄而悠长的雨巷中婀娜开放,夜色中的乌篷船依然日复一日地从时光中悄然划过。当然,还有依稀传来的越剧中男女角色“咿咿呀呀”的呢哝细语。可是谁能料得这柔媚无限的江南小城,却诞生了在办公室研制炸弹准备行刺卖国贼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不让须眉挥刀杀敌的巾帼英雄秋瑾,还有最让人惦念和怜惜的鲁迅……

他们诞生于这座小城,并且成为这座城市留给历史的面孔,我想不是因为这方水土养育了这一方人,而是浩浩荡荡的时势使然。从迅哥到鲁迅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二十多年的路程,这其中风云变幻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先生一人知晓吧。

到达绍兴第一晚,西咸作家与绍兴文友们座谈时,绍兴作协主席斯继东介绍自己研究鲁迅的体会谈到,世人后来读他的作品比如《狂人日记》《药》《记念刘和珍君》,字里行间读出的,似乎都是那么严肃庄重不苟言笑忧国忧民的鲁迅。事实上鲁迅也有慈眉善目的一面,比如他对于母亲的听命,没有丝毫的违逆;对于朱安的尊重,把她当做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一样珍视;对于青年作家的关爱呵护,就像对待自己兄弟姐妹等等,这些是鲁迅被外人忽略的柔软的一面,其实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这不由让我想起到绍兴第一天搭乘出租车聊天时,司机师傅说的:“来绍兴玩的人多数都要来看鲁迅故居,但是真正懂鲁迅的没有几个。”

这也许是又一个绍兴人眼中的鲁迅。他的话,无疑又为绍兴增添了一份神秘。

那么,这位出租车司机心中的鲁迅,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鲁迅的心思,除了和蔡元培、秋瑾等其他革命者一样对“吃人”的世道充满不满、愤怒之外,更多的是对攥着馒头准备蘸血当药吃的国民劣根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复杂的境况自然很难让鲁迅高兴起来。这样的面孔不一定符合乡亲心中的逻辑,却符合鲁迅的逻辑。正因如此,他才“怒向刀丛觅小诗”,一遍遍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

鲁迅不愿和腐朽的旧时代同流合污,不愿藏身沈园谈情说爱,不愿归隐山林饮酒兰亭,他终于摆脱了家乡迷蒙柔美轻歌曼舞细语呢哝的牵绊,用自己的冷峻和坚毅向旧时代发出独特的声音——烈焰一般的怒吼。

这,才是真实的鲁迅,是绍兴面孔中不可忽视的一面。


编辑:图图

上一篇:纸上隐者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