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剧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姜华 时间:2024-08-14

文/姜华

我现在居住的地方,江河交汇,秦巴相依,水绕山转,状若太极,称之曰:中华太极城。

大约是在明末,或清初的一个秋天,天空可能落着小雨,汉江上的风刮过来阵阵寒意。为逃饥荒和战乱,我的先辈举家北迁。从湖北麻城出发,溯汉水而上,去异乡找寻生存的土地。汉江中游滩多浪急,江风料峭,又是逆水负重而行,船工和纤夫皆万分辛苦。路上可能走了七天,或者九天,就来到了洵阳,在一个貌似太极城的地方,祖先们停下了脚步,最终选择在老城阴鱼岛上定居下来,到我这一辈,已浩浩然六代矣。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家从旬阳老城茶园搬到府民街(衙门口)居住,新家对门就是县汉剧团的剧场,叫汉江剧场。

记得当时剧场蛮大的,长排座椅上都编有号,用白漆喷在椅背上,左边双号,右边单号,纵横6个通道,大约可容纳600多人。剧场既能演戏,又能放电影,还能开大会,灯光、通风、隔音、消防、乐池等功能齐全,还有幻灯字幕机,就是音响效果差些。戏剧演员常常在台上把脸挣得通红,观众还是听不明白,只有伸长脖子,去看舞台两侧的字幕。字幕从舞台两侧垂下,再用幻灯机把字打上去,那些龙飞凤舞的字都是手写体,看上去也是一道风景。即就是这样子,在那个年代还是蛮先进的呢。

那时县城的魁星楼还在,就在舞台后面,约有五六层高,可能筑于明代,样子很是破败。楼上究竟有什么稀罕玩意儿,由于大人严禁我们攀登,所以一无所知。

“文革”期间一场莫名大火,从此,古城文化地标之一的魁星楼就没了。其实在那个荒唐的年月,毁掉的又岂止是一座魁星楼呢。

剧场票房设在大门口,有专人负责售票,票价一角钱左右。一般只售当日票,除了节假日有大型演出,才有预售。往往有新戏或电影上演,县城路口皆张贴有海报。演出当日,售票窗口人头攒动,前拥后挤,更是百般地热闹了。其实有相当一批年轻人,挤上去主要是争阅那位漂亮的武昌售票妹子。于是有的人鞋挤丢了,有的人帽子挤掉了,有的人假牙挤掉了,卖烧饼的王二嫂的葫芦奶不知被哪个趁乱抓了一把,就骂:挨千刀的,想吃了老娘奶,抢着去投胎呀。结果惹来一片笑声。

剧场外也是一个舞台。

剧团那时演的主要是汉剧。记得剧目有《铡美案》《十五贯》《黄天荡》《柜中缘》和《辕门斩子》等,“文革”中期还演出了《朝阳沟》和《红灯记》等样板戏。不管演什么,都会有人去看,只是那时人们都不富裕,听以,剧场往往虚位以待,像人们的肠胃。往往在这时,剧场守门的鲁叔就过来敲门,放我们进去看戏。说实话,我那时看戏大多都是“混”的。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面一个红头文件,就把县汉剧团给撤了。

可是太极城里的人,对汉剧的感情却很深呢,他们至今能记得剧团文武场里的那些“角儿”。谁谁花脸、谁谁小生、谁谁青衣、谁谁主弦、谁谁司鼓……一些老年票友更是自发组成了民间汉剧自乐班,若遇红白喜事,他们都要去唱上一晚,曰:唱万子。

剧团里的演员,大多都老了。许多人已经过世,他们早就不唱汉剧了。

新世纪到来时,上级又让振兴汉剧,但这都是后来的事了。


编辑:图图 

上一篇:家住碑林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