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坐科秦腔演员小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晓煜 时间:2024-05-30


文 / 李晓煜

            

离开舞台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踏进剧团的大门屈指可数,那个地方对我来说永远都有着心结,有着汗水和泪水,有着一种难已言表的忧怨,在那个地方,我的演员梦想破灭了……

我曾经发过誓愿,这一辈子不去剧团,不见剧团任何人。虽然剧团也有我的师兄师姐,但是几十年来,我和他们很少往来,见了面打声招呼问声好,或者是朋友家过事同台见面清唱,也不过是一般性问候而已。在那个地方,自己年龄较小,还没有“倒嗓子”,嗓子音质嘹亮,穿透力强,《三滴血—祖籍陕西韩城县》唱的和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陈妙华很相似,圈内人称我为“小妙华”。团里谁家里过事或是逢重大节日的演出活动,都少不了我的清唱,观众们掌声的雷动,激发我唱的愈发带劲……团里大几岁的师兄师姐对我很好,教导我好好唱戏,好好练功。和我同住一室的两个师兄,他们一个是拉板胡的,一个是打板的。每天早上都要催促我练唱吊嗓子。所以到现在我的唱腔都是很有特点很有韵味的,这和当初的每日练唱吊嗓子是分不开的。团里年龄差异不大的一两个师兄却总是想着办法“整治”“开刷”我,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很不好的记忆,我常常一个人很孤独挣扎的活着……。

记得,在1986年元月份,剧团给我们排演的《白蛇传》水漫金山一出戏,我饰演的是法海的小徒弟,一个小沙弥,台词总共27句,一句唱腔也没有。可是形象却清秀可爱,特别是在剃光的头上又点了九个小白点,尤其令人喜爱,一出场就会有热烈的掌声和叫喊声。就因为这出戏,我和饰演的白蛇青蛇两个师姐都获得了首届渭南地区艺术节演员表演奖。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团里召开大会,我领到了一本“表演三等奖”证书,奖金50元钱和两瓶红葡萄酒。使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表彰大会会后,我竟然遭遇了“羡慕嫉妒恨”……现在想起来这些往事,我心里还在打冷战。当时我才14岁,我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大家就是那样的心态,总见不得自己同门师弟授奖。从那以后,风凉话,打击语接连不断。他们就是没有看到,为了演好小沙弥这个角色,我可是从早到晚在训练。当时剧团给我分配的还是B角,为了演好这个小角色,我力求把每一句台词说好,把每一步台步走好。每天早早起床,在剧团三楼楼顶不断的进行练习从不偷懒。对一些拿捏不准的表情和台词,我就等“开工”了,请教导演老师和A角白师兄。白师兄对我很好,他不厌其烦的给我指点,并且鼓励我一定要演好这个角色。在白师兄的指点下,我进步很大,对角色性格拿捏的也很到位。我也没有想到,正式演出时,团里研究让我参加首演。为此,我还和白师兄去沟通。白师兄很大度很理解,师弟你演的比我好,按照团里要求大胆去演,师哥坚决支持你。这是我在剧团里听到的为数不多最暖心的话语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参加比赛时,我这个小配角竟然得了全区文艺汇演三等奖。这个三等奖是我人生第一个奖项,也是我当演员的最后一个奖项。我改行了,去从事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陌生工作……

三十多年了,坐科四年的演员经历我从未忘记,四年的勤学苦练辛苦付出,四年的演艺生涯,使我常常梦回当初。在业界有句话说,“十年能成为一个状元,都很难成为一个戏子”。做一名演员的确是很难的很辛苦的。演员凭的就是“唱念做打”,缺了哪一项都不是一个全面手。而且忌讳很多,为了保护一幅好嗓子,演员一生都不能吃“辛辣刺激”一类的食物,如红辣椒,瓜子,烟,酒不能用之,这些东西如果演员不计较,嗓子第二天就会有反应,严重的就会没有了声音。演员每一天都要进行练功排演,否则一旦上台就会“露馅”。业内人说,一天不练功,内行一看就会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就会明白。演员还要学走台步,跑圆场,练水袖,练僵死功,练翎子功,练眼功,帽翅功,舞大锤,双刀双剑双枪,单刀单剑单枪……,一个姿势一个动作都要练上好多天,为了固定一个台架,几个小时不能动弹。还要学化妆,学表演,要体会理解角色,还要识乐谱,还要有个好记性。大段的戏文戏词要在很短时间熟烂于心于脑。平时戏再熟,每次演出前都要走台温习,否则将会出现舞台事故。演员还要克服一切困难,过年过节全家人相聚时,演员却在进行文化演出,送戏下乡……要做一名演员太难了,太辛苦了。我盟了誓愿,来生干什么也坚决不去唱戏。

现在,我看戏听戏非常少,基本上除了省戏曲研究院的戏以外,其他的戏不看。平日听戏也只听几个名家的戏。偶尔去戏曲研究院看戏,我会非常伤心难过的,它会勾起我对往事的记忆……做一名演员的艰难、辛苦和付出是常人无法想到的,我特别理解演员们为了学艺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也理解业内那些抱残守缺的思想,宁肯进了棺材,也不把自己那点“本事”技艺流传于世,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境界胸怀和格局,这个封建流毒一时半会是难以改变的,我自己就是十足的一个“受害者”。我曾经和剧团要好的同学开玩笑说,一群没有文化的教育者。同学很无奈的点头认可,这就是这个文艺圈内的真实现状……。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剧作家陈彦先生所著的小说《主角》一书,已经把一个成名的演员所经历的一切撰写的清清楚楚。朋友们阅读了这本书后,见到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书中写的是不是真的?我回答说,是的。这就是一个业内情况的真实写照。我为陈彦先生点赞,他通过真实事例以艺术升华的手法,道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为《主角》的忆秦娥自豪,她冲破了传统,走出了束缚,超越了自己,终于历经困苦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困难,成为一代名角……传承着中华的传统文化。不久的将来,由这本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就会问世,我坚信《主角》的上映,一定会引起极大的观众效应和经济效应……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所有的一切已经成为过往。而今,在另外一个新领域经过不懈拼搏,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是对当初的演员梦想从未放弃,虽然我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但是我的内心和行动还在为自己曾经的梦想而努力……

 

编辑:佑怡           责编: 王越美          终审:张建全

上一篇:闲书养境界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