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行当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孙荣生 时间:2024-05-15
小时候,老家丁巷常有各种修补器物的手艺人边走边吆喝:“箍桶哦!”“修洋伞布伞——”“修坏棕——棚——”“修鞋儿——”“补锅——”“阿有碗要补伐?”……箍桶匠都是苏北人,嗓音粗犷低沉,简短干脆;修伞的也是苏北人,但与箍桶匠不是一个地方的口音,音调柔和一点,尾音拖得较长;修棕棚的木匠是浙江口音,吆喝声中间高两头低,好像起伏的山势;修鞋匠是我们丹阳本地人,嗓音有点沙哑,音调从高到低听起来有点凄凉;补锅佬也是本地人,他只吆喝两个字,但把“锅”字像拉风箱似的拉到尖尖的高音再慢慢滑下来,好像怕它烫似的;补碗师傅是苏州人或者昆山人,吆喝像昆剧《十五贯》里的腔调。不用见人,也不用听吆喝的内容,单从吆喝的口音和腔调,我们就能判断出是什么手艺人了,很有意思。 编辑:北月上一篇:民心的雕塑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