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清泉(中)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5-11
文/墨耘榆溪河从刀兔海子发源后,一路向南,至榆林城区附近时已汇聚了同样源自沙漠的数条小溪,水流大起来了,水面也宽阔起来了,特别是流到红石峡一带,由于上下游落差陡然增大,水流湍急起来,形成浩荡之势,在沙漠地带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条难得的生命之河,勤劳的劳动人民自发傍水而居,逐渐在榆林古城一带形成村落、寨子,最终形成城市,让自然和人文在这里积淀,滋养出了厚重的文化。在红石峡两岸的崖壁上,160余幅明清两代的摩崖石刻在河水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诉说这一带人民的勇敢智慧;不远处的红山之巅坐落着的镇北台,更是守护着这一方天地的安宁。当年,镇守榆林的明朝陕西三边总督刘敏宽一句很有气魄的诗“千山远向云霄列,一水还从沙漠来”,道出了这里天高地远的大漠风光和灵动秀美的涓涓河水,不由得让人景仰这处有胸怀、有气势、有灵气的大地。 榆溪河水穿过红石峡不久,就流到了榆林古城西侧,在流到榆林古城西南角处、汇合榆阳河水后,水势再次得到提升。而这榆阳河水,则是发源于一眼对老榆林人来讲更加珍贵的泉水——普惠泉。被榆林人称为桃花水的普惠泉,某种程度上讲是榆林城的缔造者,一泓明净清纯的泉水,蕴育出一段饱含历史沧桑的悠长故事。 榆林最初建寨之时,便是以这眼泉为中心,据古籍记载,榆林城“偏北有普惠泉,水由山根涌出,流而成渠,灌溉园圃,郡人食之”。可以说普惠泉是榆林古城的肇基之水,水温常年保持10~12益,日流量1400多吨,由于泉水历经毛乌素沙漠自然渗滤,具有清、凉、甜、润等特点,且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1988年经有关部门鉴定,普惠泉水为国家级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数百年来,灵动的泉水与榆溪河水滋养着榆林古城,给古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或许得益于这口普惠众生的甘甜泉水,这里的烟火气一直很盛,从秦代大将蒙恬的树榆为塞到明朝延绥巡抚余子俊的移镇榆林,这里承担着边塞重镇的重要职责,也见证着烽火岁月的兴衰变迁。坚守营盘的戍边将士和南来北往的客商,带着全国各地的风俗文化会聚在这里,形成了榆林古城独特的风采。 这甘甜可口的泉眼,即使在-30益的严寒天气下,仍然汩汩冒出10益左右的泉水,和外面的冷空气相遇,形成团团雾气,让人感到如见仙境,所以榆林人赋予它“寒泉冬蒸”之谓。清代诗人杜滋有一联名句“驼城十里涌寒泉,冬日云蒸众壑前”,形象地描述了普惠泉水的独特魅力。同其他名泉如济南趵突泉、杭州虎跑泉相比,普惠泉虽然“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其普惠大众的功能并不比其他泉水弱。 这一孔清澈的泉水,饮用,则甘甜爽口;酿醋,则醋香于心;酿酒,则酒香四溢;沐浴,则体润肌嫩……这么好的泉水不赋予它更多色彩显然过于单调。据《延绥镇志》载,榆林城里的女子饮用此泉水后“女美而妇丽”,肌肤细腻、面若桃花,于是,这一方性灵的泉水,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桃花水”。 编辑:文卿上一篇:《长安》(连载165)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