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 那时年味(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墨耘 时间:2024-04-22

文/墨耘

腌制年货准备妥帖,往往就到了小年前后,这时,就要开始准备新鲜年货了。打豆腐、蒸糯米、揣糍粑、糊豆皮、熬糖、切麻糖,一件接一件,忙得不亦乐乎!打豆腐重在点浆,如时辰不对或点得不到位,早或迟、多或少,做出来的豆腐颜色既不好看更不好吃,内行一尝就能找出问题的缘由来。蒸糯米、熬糖和糊豆皮都很讲究火候,但又有所不同。糯米要蒸过芯才算好,碰到没蒸熟的时候放上一根青蒜再加一把火就可以解决;熬糖要一边熬一边用筷子搅拌,防止巴锅;糊豆皮时油怎么放、放多少很关键,弄不好皮就糊了。切麻糖是个技术活,费工又费力,需要把炒米、花生、芝麻和熬制好的麦芽糖等食材在高温下混合均匀,用模具做成长条,待快冷却时用菜刀快速切片。没有用完的麦芽糖是小孩子们的最爱,用筷子卷起来塞到嘴里,体验那种甜甜的、香香的、黏黏的感觉,美到心里!揣糍粑是个力气活,三四个汉子围着一个大木桶,每人手执一根带柄的、圆圆的糍粑棍,从不同角度发力,你揣一棍,我揣一棍,连续战斗半小时以上不停歇,直到将几十斤刚出笼的糯米搅成一个大圆团。那些壮实的汉子大多穿得单薄,但额头和身上还冒着丝丝热气,伴随着“嗨、嗨……”的加油号子,轮番甩开臂膀,呈现出乡野男人的粗犷与彪悍。大人们将糍粑定型的当口,我们小孩子们的美好时刻就来了,一个个抱着揣糍粑的棍子,绕着上面的残粒大快朵颐,畅快淋漓!

祖母每年总不忘记将刚做好的豆腐,刚出锅的糯米、豆皮送到村子里那些穷苦的人家,这些传承至今让我心热、怀念。
  腊月廿九,当年货准备停当之后,乡邻们已不再互相串门了,而是各回各家,各扫各屋。紧接着,远方的亲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除夕也到了,村子里的鞭炮声开始噼噼啪啪响起来了,我们小孩子放下手里正在吃的团年饭,一起喊着、跑着、抢着……捡拾地上炸飞未燃的小鞭炮,比着看谁捡得多,然后又一起点燃,“嘭”地一声,在笑声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呵,那时年味!


编辑:晓佳

上一篇:年年谷雨节 岁岁拜仓颉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