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大局观(连载71)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4-08
汉武帝刘彻是大帝,尚儒崇武,重文轻商,文治武功,皇皇伟业,但不可仰承之处也是有的,比如好大喜功,不太心疼百姓。汉武帝时期国强民不富,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任用酷吏多,酷吏就是暴力执法的野蛮干部。《史记》《汉书》记载的酷吏,武帝一朝占着多数。也不太心疼干部,仅以丞相为例,武帝一朝有十三位丞相,依任序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十三人中仅公孙弘、石庆、田千秋善终,老于任上。田蚡病死,但晚年精神失常,田蚡死后,武帝说过一句话:“使武安侯(田蚡)在者,族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蚡要是还活着,我要满门抄斩。卫绾、许昌、薛泽被罢免,李蔡、庄青翟、赵周自杀,窦婴、刘屈氂被诛,公孙贺父子同诛,灭族。 探讨中国传统文学,不能回避传统政治,也回避不开。《史记》和《汉书》,基本上是当朝人写当朝事,司马迁写到汉武帝为止,班固生活在东汉初年,写西汉全过程。两位史家不仅心明眼亮,更是遵守着史家的良心和良知,说实话,说真话。以中国的历史经验去看,一个朝代里的文人,如果只是文学家在发声,而史家沉默着,这个时代的文心成色是不够的。 刘邦发现文化的亮光之后 刘邦是率性而为的皇帝,不待见读书人,甚至见到儒生的穿戴都烦。起兵之初,有儒生上门投附,要么避而不见,要么直接出手把冠帽摘下来当尿壶。“通儒服(叔孙通,汉初大儒),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汉书》记载这些细节,用笔不忌皇帝讳,用心却大器深远,就是这么一位性格不羁的领袖,身边却吸引团结着多位重量级文化人物。汉定天下后,武将的命运多有不测,但文化人受到尊重,讲真话讲实话的,不仅不压制,还受到重用。“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 陆贾是汉代“文化治国”的最初顶层设计者,因是近臣,顶撞刘邦也多,最典型的一次是,刘邦骂他:“老子是在马上得到的天下,和《诗经》《尚书》有狗屁关系!”“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不慌不忙地说:“在马上得到的天下,还要在马上治理么?古代的贤君明主,均是文武并用。假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行仁义,法先圣,陛下是没有机会得到天下的。”刘邦听后“有惭色”,说:“你把秦朝失天下,以及古来治国成败之道全部写出来给我。”陆贾写一篇,刘邦认真读一篇,这就是陆贾所著《新语》(十二篇)的始末。据传《新语》这个书名,是刘邦所赐,对他而言,这些“老货”都是新鲜话。 叔孙通是大儒,学问在陆贾之上,原为秦朝博士,是秦二世的文化顾问。他第一次见刘邦时因穿戴儒服遭到冷遇,但之后被刘邦封为奉常。奉常,后改为太常,位列九卿之首,主管国家意识形态,兼管教育、文化、礼仪工作。再之后,兼任太子太傅,做太子刘盈的老师。汉初的朝廷礼仪、政策条例多由叔孙通牵头修订,并且带出了一个三十人的工作团队,均是他学有所成的弟子,这些人被刘邦任命为郎中,分派进入朝廷多个部门,成为汉代初年首批专职文化干部。叔孙通还有一个贡献,制定并实施征书令。秦始皇公元前213年下达禁书令,焚书范围包括各诸侯国史书,《诗经》《尚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汉代建国不久,即颁行征书令,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整理文化典籍。“汉初,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这项工作,被长期坚持下来,几乎终西汉一朝,至西汉末年,共修复整理书籍六个门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三十八种,约计一万三千多册书籍。我们今天见到的先秦著作,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经由汉代整理出来的。 张苍是天文学家,“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史记·张丞相列传》),也通数学,增订、删补《九章算术》。张苍原为秦朝御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则主四方文书”(《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被刘邦重用,任为“计相”,主掌国家计簿(人事、赋税、户口)。汉初的历法、音律均由张苍主持制定。张苍在汉文帝时任丞相十余年,进一步完善典章制度。张苍长寿,享年一百余岁,但晚年牙齿全无后,主食人乳,成为后世人的褒贬谈资。“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妻妾以百数,尝孕者不复幸”(《史记·张丞相列传》)。 刘邦实际在位七年,汉五年称帝,汉十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刘邦个人没有文化,不按规则做事,长于打破各种框框,但识人,“能听”,善于吸纳多方有识之见,发现文化的亮光之后,转“打破”为“建树”,章程和制度建立后,他带头遵守,不反复,不出尔反尔,为西汉一朝扎实的文化生态预留了宽阔的空间。 (未完待续) 编辑:北月上一篇: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清明漫谈(1)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