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中国人的大局观(连载69)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穆涛 时间:2024-04-01

文/穆涛

“不知来,视诸往”,是《春秋》的立书基本。未来蕴藏于往事之中,往事千头万绪,如天空,天是空的么?朗朗苍穹,于没眼的人一无所见,于有心的人无物不有。“弗能察,寂若无;能察之,无物不在”“天亦人之曾祖父也”,老天爷比爷爷辈分还高,但老爷爷言辞金贵,不随便说话的,“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一个时代里,人们对天的认识有多大,这个时代就有多大。

董仲舒把“王”这个字读出了深意:“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贯通了天地人,是王。疏忽了地和人,天也是枉为的。“知广大有而博,惟人道为可以参天”。天育万物,但人是世道上参天的树。

世间有春夏秋冬,“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春主生,夏主养,冬主藏,秋主收。生溉其乐以养,死溉其哀以藏,为人子者也。故四时之比,父子之道”。春生夏,秋藏于冬,循父子之道。以天地四时喻人间历史,以“春秋”命名就够了。

董仲舒的察史方法,讲究慧眼识珠玉,好高却不骛远,下扎实细致功夫,一部《春秋繁露》,是得了天地独厚的。

历 险

公元前135年,发生了两场火灾,火情不太大,但起火的地方要紧,“(建元)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汉高祖刘邦山崩后,朝廷颁令,各郡国均建庙以纪念,这些庙统称“高庙”。高园指刘邦的陵园长陵,便殿不是主殿,相当于贵宾休息室。两次火灾后,武帝刘彻素服五日。中国的皇帝以年号纪元自汉武帝开始,在位五十四年,用了十一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建元六年是其执政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刘彻二十二岁。

刘彻十六岁即位,执政的前两个纪元内天灾连连,二十八岁之前的汉武帝,坐皇位比坐针毡还难受:

“(建元)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黄河泛滥,人吃人。

“四年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汉代版的沙尘暴。大旱。

“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彗星出现于东方天空,拖着长尾巴,直至天边。

“(元光二年)夏六月……单于入塞”。匈奴犯边境。

“三年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渤海”。黄河改道。

“夏五月……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黄河泛滥。

“(四年)夏四月,陨霜杀草”。孟夏飞雪,庄稼遭殃。

“五月,地震”。天灾,地震。

“五年……秋七月,大风拔木”。天灾,飓风。

“八月,螟”。大面积虫灾。

“(六年)夏,大旱,蝗”。蝗灾。

“秋,匈奴盗边”。匈奴犯边境。

公元前134年,武帝在全国诏征高端文化人才,当年的话叫“贤良文学”,和今天的“德艺双馨”差不多,但“贤良文学”不是荣誉称号,有实际待遇,还是皇帝的文化顾问,要以书面形式回答皇帝的不时垂问。“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汉书·武帝纪》)。“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汉书·董仲舒传》)。于是,就有了汉武帝与董仲舒著名的“天人三策”答对。

汉武帝提问的均不是一时之策,而是着眼于求解国家兴亡、长治久安之道。比如:“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董仲舒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他的成名作,先后以三篇“对策”主要阐述了四个观点:第一,“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中国人纪元,每年的一月叫“正月”,也是得于“王道之端”。第二,尊尚儒学,以接通因秦朝而断裂的中国文脉。第三,“兴太学,置明师”,给国家养人才;改革干部选拔制度,以能任职,“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第四,提出“天人感应”说。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不仅被汉武帝赞誉,也入史家法眼,全文收录《汉书·董仲舒传》。后来董仲舒把其中的“天人感应”论点单列成文,写成《灾异记》,而支撑论点的论据,就是公元前135年发生的那两场火灾。但这个文章犯了皇颜,汉武帝大怒,先降死罪,后又下诏特赦,再之后,董仲舒回到河北衡水老家,“以修学著书为事”。汉武帝刘彻是大帝,对饱学的人发自内心尊敬,有了问题,仍派专人不远千里去征求意见,“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汉元光元年(前134)七月,长安城里下了场冰雹,汉武帝派一个叫鲍敞的人去请教董仲舒,此事记载于《西京杂记》里。

汉武帝执政的前十二年历经坎坷,是历险,因为历险,才有了大汉的盛世。董仲舒直言获罪,也是历险,书生意气散尽后,成就一代大儒。这一对君臣,在历险中各自的人性都得到了弘扬和进步。

(未完待续)


编辑:文卿

上一篇:雷建新诗歌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