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相华
路边那棵老槐树,叶子已掉光,树冠上的鸟巢,宛若小木屋,装满了爱和温暖。每每行至树下,我都要驻足观望,探寻鸟儿的梦……
冬日,一个阳光和煦的中午,我和友人去郊外玩。在南郑汉山广场的环形路旁,我们看见许多鸟巢,分布在高大的树上,仿佛一座座袖珍的空中楼阁,简约而不失漂亮。“树影支天外,新鸟来筑巢”的意蕴,在天地间流淌。
这些鸟巢,大都用枯枝和草叶建造而成,它们面呈黑色,好似村庄的胎记。偶尔从巢中飞出一两只鸟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讲述光阴里的温情故事,让人心生柔软。我情不自禁地忆起故乡的鸟巢来。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自幼与鸟为伴。鸟巢被当地人称做鸟窝,山林坡梁,随处可见,河畔地头,不胜枚举。自记事起,爬树掏鸟窝,就是我们这帮顽童的拿手好戏。每次见到鸟窝,都要去探个究竟,发现鸟蛋,拿回家烧熟便是难得的美味。后来,老师给我们讲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教导大家说,小鸟是人类的朋友,大家都要爱护它;你们取走了鸟蛋,鸟儿没了儿女,将会孤苦伶仃……我们才幡然悔悟,生发怜爱之情,不再干掏鸟窝的事了。
一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山崖,突见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鸟从巢里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它痛苦地呻吟着、挣扎着,一双幽绿的小眼睛不停地打量着我们。我们小心翼翼地将雏鸟捧起来,带回家给它敷药、喂虫子,轮流看护,悉心照料……半个多月后,它康复了,长出了不少新毛。我们依依不舍地送其归巢,它的家人见到它时,疯狂地叫个不停,像是在鸣谢我们。分别时,它飞出来,追了我们好远。
那年春天,我家刚迁入新居,就有两只燕子飞入我家。那段时日,全家人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对吉祥物。父亲在堂屋墙上编了两个竹笆,以便它们筑巢。几天后,燕子便忙着衔泥衔草,还叼来了小的树枝。一周后,大功告成——它们千辛万苦筑就的家,好似两件精美的艺术品。此后,母亲和我们兄弟姊妹经常给它们送吃的喝的,唯恐怠慢了“贵客”。一个多月后,巢里多了六个鸟蛋。又过了些时日,六个毛茸茸的小头便伸出来“喳喳”地叫着,为我家增添了许多生趣,也为山村添了几多春色。
一年冬天,气温渐降,我和邻家小玩伴担心鸟儿受冻,便萌生了给它们做窝的想法。说干就干:我们先选好便于搭窝的树,在树旁的空地上和好稀泥,弄来细树枝、枯树叶和丝毛草等材料,然后把枯叶揉成团,用泥糊成竹篮般大小的一个椭圆体,里面掏空后,把毛草填进去,最后用树枝强筋固体……当建好的鸟窝架在歪脖柳树上时,我俩开心地笑了。
没几天,我们看到有鸟儿在树上空盘旋,似在考察小窝及周边的安全性能。又过了几天,我们惊奇地发现,鸟儿衔来干松针等物。看来,“新房”通过了“安检”要装修了。后来,它们终了住进去,还不时蹦出来欢腾一番。很快,有许多小朋友加入我们的团队。几天里,林子里就落成了许多鸟窝。
长大后,少了与鸟儿的亲密接触,但却一直关注着鸟巢鸟事。几年前,我调往城郊工作,见鸟巢的机会多了起来。上下班路上,屡见不鲜;单位房前屋后,比比皆是。这些年,山更绿水更清,鸟儿更多了,鸟巢也愈加密集了:有的建在树尖端或枝桠上;有的筑于灌木间或草丛中;有的垒在石缝隙或山洞里;有的砌于绝壁上或溪流旁……可谓千姿百态,风采迥异。这些巢,经历了风雨洗礼,霜雪侵蚀,最后凝成了唐诗宋词般美妙的别院——那些丰腴或清癯的诗词句里,有鸟儿的智慧和心血……
走进山野,见叶落鸟巢现,那些巢和林木一道,沐浴着暖阳,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淳美时光。遇有鸟儿,我执拗地认为,这些活泼灵性的小鸟,就是我故里的小可爱;它们的鸣叫,如同亲人呼唤我的乳名一样亲切柔和,让我心里的思乡情一扫而空。
漫步田野,一群孩子仰望着蓝天,好像在盼望报春鸟,唱着歌悠然飞来。几只喜鹊,闲散地栖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少顷便没了踪影。或许,它们正飞向自己爱意融融的巢,赴一场欢乐聚会。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