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为采风文章说上几句话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1-12-22

文/红孩


因为疫情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参加文学采风活动了,很多朋友抱怨在家待的时间太长,开始出现抑郁状态。这让我不免思考起来,我们为什么要采风,难道不采风能死人?
  采风不是现代人发明的,在春秋时期就十分盛行,那时采风主要是为了搜集民歌,不然就不会产生《诗经》中的《国风》。现代人采风,大多指作家艺术家到基层民间搜集创作素材。认真点说,就是深入生活。通俗点说,就是游山逛水,寻找创作灵感。采风之人,一般得具备几种条件,一是要有一定艺术创作能力,二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三是要有一定时间。当下,采风有点庸俗势利,还要有一定官职名气,包括接待单位还要有一定接待能力。
  采风人员可多可少,一个人可以,几个人也可以,上百人也行。文学采风,以前叫笔会,就是天南海北的作家、诗人在某个地方聚会。在交通、经济不发达的时代,能开一次笔会,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去参加笔会的人基本是名家。这我们从过去的前辈作家的文章中可以看到。现在不同了,全国各地到处都开笔会,都搞采风,县里、市里、省里都搞,各种名堂冠名都有。如果名气大些的,一年参加一二十场活动不在话下。尤其是刊物、作家协会的头头,这种机会就更多。
  作家、艺术家每年能有机会参加几次采风、笔会,到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肯定可以大开眼界、激发创作灵感。这二三十年,我出面组织的采风活动能有一二十场,参加别人组织的也不下三十场。我虽然在媒体工作快三十年,但多数采风笔会并没有以媒体人出现,而是以作家身份受邀。采风笔会的形式各有不同,通常的方式由主办单位邀请,大家从各地前往目的地,到那里先由主要领导接见,然后领导介绍当地情况,接着就按事先准备好的景点参观。也有的要先开个学术研讨会,或者当地的某个节庆的开幕式。参观采风后,每个人回去要围绕当地的素材写一篇文章,长短不管,发表与否不一。过去,主办单位只送一些土特产品,如今不时兴了,一般要给数额不等的润笔费,多则一两万,少则三五千。
  有人把采风笔会看作演员走穴,这有点相似,又有些不同。作家采风,就大多数人而言,看中的还是所去地的新鲜感,而不在于那几千块钱。演员走穴则不同,他们的目的主要是挣钱。通常,他们赶场很厉害,有的人到了某地,从机场直接去演唱场馆,唱完歌后又直接去机场,至于那个地方有什么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他们是不大关心的。当然,当地的小吃是不肯放过的。
  采风文章,当然是散文样式。当下,关于散文的争论很多,有抱传统不放的,也有不断创新革命的。我的看法是,对散文这个文体从概念上最好不要说不能说不便说,说了就会遭到非议。道理很简单,在散文这个江湖上,谁也不是王,谁也不能要求别人怎么做,必需怎么做,如果你一确定,就把别人带到执念当中。所谓执念,就是一根筋,就是一条路走到底。譬如说,有的报刊编辑就明确说,本刊一律不要采风文章,甚至说也不要写故乡亲情的文章。我觉得,这就陷入了偏执。试想,天下有多少人都在写采风文章,历史上又有多少文章不是采风得来的文章?苏轼的《赤壁怀古》、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碧野的《天山景物记》,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美的采风文章。
  想来有很多报刊编辑、读者对采风文章不大看好,主要有几点考虑:一是采风文章比较浅显,有些作者到了采风之地没有得到灵感,偷懒把当地的说明书、旅游图简单复制;二是采风文章容易类型化,流水账、套路化是常见病;三是有些作者拿了一点稿费,或者说情感所致,容易把当地过于美化浮夸。这样的采风文章,当然令人作呕,不被编家选家采用也在情理之中。
  但我必须要说的是,采风文章没有过错,故乡亲情题材也没有过错,关键在于什么人来写,写了什么,怎么写。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一棍子打死,这就有失公允。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文化的解放,经济的突飞猛进,旅游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各地政府、宣传文化部门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邀请一些作家、画家、摄影家,甚至歌唱家、影视演员到当地采风演出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也为提升当地的文化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是这样的活动不要过于密集,更不要过度奢侈浪费。而作为作家艺术家,要真正把采风看作深入生活,要尽可能地沉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力争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和观众。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要事先做点功课,多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绝不能走马观花,“匆匆地我来了,什么也没有带走”。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