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步摇
因为要去甘南,不得不在天水倒车,因为要陪朋友,又不得不再次到了麦积山。25年不见,麦积山还是那样孤零零地立着,那麦垛一样的身形,并不见增减。麦积山石窟有数以千计的佛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登上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凌空飞架的狭窄栈道,不由得腿开始打颤。正汗颜间,身后突然挤过几个小朋友,叽叽喳喳地叫着:“看,看,小燕子……”循着声音,往当地人称为“三身如来”的三座巨佛望去。这些巨佛虽然古老斑驳,略显沧桑,但眉眼里庄严依旧让人敬畏,在肃穆的巨佛身边,一群群轻盈快乐的燕儿起起落落,煞是热闹。
燕子们有的在巨佛头上蹦跳,有的在巨佛掌心小憩,有的从巨佛鼻尖上,一个俯冲直射向地面,让人惊叫。麦垛形的麦积山,是众多“佛像”的家,而倒扣着的麦垛形燕窝,则是小燕子的家。燕子们把家安顿在佛像四周的山崖上,安安乐乐地生儿育女,嬉戏觅食,不入佛界,也不涉世俗,真好。临别时,我对着佛像拜了三拜,当然,也把燕子拜了进去。
回到天水市区,安顿好住处,我们决定步行去离酒店不远的中心广场转转,顺便吃饭。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冷不防,一大群飞鸟从纪信祠上空飞过,直奔行人而来。“啊,这么多燕子!”这是我多年来,见到过的最大的燕群,两百只左右的燕子“啾啾,啾啾”地鸣叫着,像箭一样快速飞翔,时东时西,忽上忽下,并不惧怕路人。我们的眼神都随着一只只燕子上下翻飞,看也看不够。一只燕子划着优美的弧线,直向我飞来,“啊!”我还没有叫出声,灵巧的燕子突然一个急转弯,从我头顶掠过,直上蓝天,像有意在炫耀它高超的飞行技术。
在乡下,燕子是乡村的歌谣,进了城,燕子是城市的音符。燕子是益鸟,主要以蚊、蝇等飞虫为食,最喜接近人类。燕子选择居所,不在乎你是名门富户,或者草堂寒舍,它们看重的是主家安然平和的环境。勤快的燕子不会把家安在大早上还关门闭户的慵懒人家,所以燕子成为勤勉兴旺的标识,也被赋予很多吉祥的寓意。
记得老人们曾说过,没有燕窝的人家,有可能暗藏着蛇蝎一类的毒虫。这些话一直震撼着胆小的我,成为我每年春天祈盼燕子归来的最大理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燕子的几年亲密相处,我被燕子善良、念旧、勤劳、慈爱等美好品质吸引着,更加喜爱这些只有11年寿命的“天命玄鸟”。“打燕子,烂眼窝,掏燕窝,雷诛……”的童谣,时不时在我耳边响起。这些年,不论城乡,建筑中的瓷砖墙漆,都已经使燕子无法筑巢,农药和环境污染,也使燕子的身影越来越难以看到,没想到的是,在天水,我竟然有幸见到了如此多的燕子。
站在天水最繁华的中心广场,举目眺望,对面是建于明代的文庙。青砖素瓦,大气肃穆,又是一处古迹。此时夕阳已落,天际留下一抹淡淡橘红,忽明忽暗。燕子们组成三五十只或百来只的阵容,在文庙上空盘旋往复,当地人在广场上或坐或舞,并不以此为奇。我们这几个外地人却惊讶得又是拍照又是录像,嘉仪小姑娘欢喜得蹦蹦跳跳,也像一只小燕儿那样一次又一次展开了双臂……
第二天一大早,在晨光里告别天水,告别了天水的燕子,它们欢快的身影和庞大的数量,使我有些勇气,开始回忆往事。那是1993年的春天,19岁的我,第一次来到天水麦积山朝拜。我们的大巴缓缓停在山下时,一支有三四十人的持枪队伍呼啦一下包围过来,以为将要遭遇抢劫,大家吓得面色苍白。司机师傅打开车门,耐心地解释:“没事,没事,这是打鸟的,大家下车吧。”
忐忑不安地下车,一只脚刚踏上天水的土地,我手里就被塞进一把长长的步枪,村民们热情地对我说:“打鸟,租枪打鸟,四小时十元。”
……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