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程式化和虚拟化 ——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所在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张晓梅 时间:2021-09-24

文/陕西靖边县文工团 张晓梅


  著名导演李学忠对中国传统戏曲有过这样精辟的描述:“出将入相是勾栏,才子佳人唱大千。三皇五帝九龙口,万水千山小走边。金戈铁马四龙套,纵横捭阖一马鞭。倒海翻江三尺桨,百转柔肠寄丝弦。虎啸龙吟点绛唇,春秋变幻云手间。四杆靠旗八面威,五尺水袖卷狂澜。沧海桑田在台毯,粉墨春秋是梨园。”李先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本质理解得十分透彻和全面,短短的98个字归纳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特质,即程式化和虚拟化。
  追根溯源,寻宗叩祖,中国戏曲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再到宋代院本,特别是后来的元曲,在经过漫长的演变和推陈出新之后,形成了用歌舞演故事的固定模板,创造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形式的艺术之魅。这种艺术之魅,集道白的韵律之魅、唱腔的旋律之魅、表演的动作身段之魅、舞蹈的姿态万千之魅于一身。这种“虚”与“实”的阴阳结合,刚柔结合,强弱结合,落脚到了程式化和虚拟化上,奠定了中国戏曲特别的表演定位,构建了其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和审美定位。
  很多喜欢中国戏曲的观众无不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戏曲的魅力在哪里,竟能让这朵艺术奇皅在历朝历代中竞相开放,美魅于众。答案只有一个,程式化和虚拟化。打开有关中国戏曲理论的读本,都有关于程式化和虚拟化的阐释。程式化,就是指许多来自于生活中的动作被演员舞台化、定型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定的表演规则,为演员表演而用、为剧情的发展而用、为人物的性格所用、为观众的欣赏需求所用、为舞台的整体效果所用。它用固定的程式艺术化象征了生活中的动作,夸大了这种动作、美化了这种动作,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传统戏曲魅就魅在程式化,它把剧中人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这些行当又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性格以及社会地位,用艺术化的标准来划分的。不同的行当在表演时都有自己的规定性、程式化。比如老生为中年以上刚直正义的人物,这一行当注重唱功唱法,用真声真情道白,一招一式重在庄重老沉,激奋中不失沧桑气质,沉稳中不失正气凛然,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徐策跑城》里的徐策,《铡美案》里的宋王。青衣旦一般为端庄、严谨的中青年女性,尤为贤妻良母、贞妇烈女最具典型化。为了服务程式化,让角色的内质更直观地走近观众,与角色行当最直接的是脸谱。脸谱不仅是角色的外观裸露,更是其人物性格的艺术描图,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戏曲脸谱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它在行当的支配下,借夸张了的色彩和线条,突岀了人物的性格,强化了人物的气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物的审视评判、褒贬善恶。脸谱的色彩有各自的深刻而又直接的含义,从艺术的角度来讲,颜色不是为了舞台上的色彩斑斓,而是凸显了人物个性。在中国戏曲中,红色寓意人物忠厚刚烈、正气浩然,《桃园三结义》中的关羽就是忠义的典型代表;黑色寓意人物耿正勇猛、疾恶如仇,张飞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人物。还有白色、蓝色、棕色等都有它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除了脸谱外,服饰也有俗定的规则,和脸谱一样服务戏曲程式。高人一等的君主着黄蟒,穷困潦倒的下人着“百纳衣”。
  戏曲程式化之魅还表现在表演动作上,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化活动除通过唱念外,还可以通过做、打,也就是动作来表现。传统戏曲有顿足、捣拳、挥袖、吹胡、揉胸、搓手等一整套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尽管是一种艺术中的陈式,但它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更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展示内心世界。这些程式用有“形”动作展示无“形”的情感,在小小的舞台上表演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中国传统戏曲还魅在它的虚拟化。在通常的生活中,我们做人做事追求的是一个“实”字,为人不能虚假。但在戏曲舞台上,却离不开虚拟化。虚实相间,缓急变化,都是艺术所需。戏曲中的虚拟化,首先表现在环境的虚拟化。一桌二椅,呈现的是一个大千世界。观众可以根据角色的表演确定戏曲环境,也可以说,戏曲的布景在演员身上。世界上的三大剧种,唯有中国戏曲有这样的想象和布景。生活是无限的,而戏曲则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展现无限的世界,中国传统戏曲找到了一条虚拟化的艺术之路。戏曲舞台环境的虚拟,造成了一种放射性的自由空间,通过演员程式化的表演,可以把艺术空间放射到客观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时间延伸到每一个瞬间,形成一种看似虚却又真的舞台环境。地点随着演员的表演而变化,演员手里拿着桨,舞台马上变成了江湖河流;如果演员拿的是马鞭,舞台则变成了山路大道。宇宙空间的任何情境,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都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展现出来,用观众的话来说,就是“四面旗百万雄兵,两三圈万水千山”。在虚拟化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摸拟生活的,如开门、关门、饮酒、吃饭等等,既有生活的影子,又不同于生活,是经过夸张了的生活。
  中国传统戏曲,魅在程式,魅在虚拟。这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追求,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