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锅出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白志民 时间:2021-09-10
文/白志民 舌尖上的乡愁,味蕾上的美味,往往能勾起思念之情。如今七旬的我,心中思念的,倒不是以往吃过的当地特色面食,也不是大鱼大肉之类的美味佳肴,而是母亲在艰苦岁月里想方设法做成的独特饭食“锅出溜”,吃进嘴里满口生香,留在心里却是永久的回味。母亲是一位地道的关中农村普通妇女,自嫁给父亲后,命运注定她和辛劳节俭捆绑在一起。我弟弟妹妹就有7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村小教书,弟弟妹妹都还小,全靠父母养活一大家人。父亲常年在地里耕作收获,母亲为我们缝衣做饭。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母亲为了我们有衣穿,总是缝缝补补;怕我们饿坏肚子,她成年累月、一日三晌围着锅台转,变换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 有一天吃完早饭,父亲去地里干活,弟妹上了学,我胃里发酸,啥都不想吃。娘说:“石头娃,别走,今个给你改个花样尝尝。”只见娘从面瓮里舀出一勺麦面放在碗里,然后倒了些温开水,用筷子搅拌开,再加点调料搅拌均匀。稍停,又赶忙给锅洞塞了柴火,拉开风箱将锅烧热,在锅周围淋滴了一点清油,待油热后忙端起碗里和好的面,将其顺着锅沿小心翼翼地倒下去。为了防止面团干焦,等黏贴在锅沿四周的面稍“停住”后,她就很快用锅铲将其轻轻撬开,并铲分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面团。这时,你会看到那一块块面团顺着锅沿自然滑溜了下去。娘又往锅里盛了水,让我赶忙拉旺风箱,将锅里的面团煮熟。最后,她给锅里放上葱花、滴点香油、加些调料,便大功告成。娘先用勺舀了一口尝尝说:“好了,我娃可以吃了。”娘盛了满满一大碗递给我。看到这碗饭黏黏的、糊糊的,不稀不稠,既不像她平日做的拌汤,又不是馄饨,瞬间一股扑鼻的香味弥漫了那间低矮的土灶房,口水在我的嘴里早就打转转了!我喝下一口,舌鲜唇甜,满口余香。我咕噜噜地咽下肚里,真是舒服极了!于是,我好奇地问娘这叫啥饭,她想了下笑着说:“就叫它‘锅出溜’吧!” “锅出溜”这种饭食,只能用小麦面来做,因为小麦面粉比玉米面粉黏度大。我们这儿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每年农民打下的小麦大部分交了公粮。父母多吃玉米面和黑面,就为让我们多吃点麦面。娘想方设法变换着手法,做出各种各样的“锅出溜”。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