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油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史耀增 时间:2021-09-06
时至今日,在合阳县四乡的大小集市和庙会上,数量最多的吃食摊除过踅面摊之外,便是油糕摊了。合阳人喜食油糕,于此可见一斑。 离我们家五里的坊镇号称“合阳首镇”。过去洽川去县城的东西大道和由韩城到西安的南北大道在此处交汇,店铺林立,客商云集。每逢农历二、七的集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置身于街道上拥拥挤挤的人流中,“热油糕——”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油香味直钻鼻孔,诱惑得你不得不停住脚步,坐到那长条形的低板凳上,喊一声“来两个油糕!” 只见那坐在小案边捏油糕的人先把手一拍,右手中间三根手指快速地从面团上挖下一小块面,放在左手手心里,拍成一片,舀一勺糖倒在面片上,将四边沿子飞速地拾起,再一拍,顺锅边溜进泛着金黄色泡沫的油锅里。 稍顷,油糕便如鱼一般浮起,热油吱吱吱地响着,捞油糕的人手持指头粗的长筷子顺势搅动,让油糕充分炸透。架在锅沿上的是一个空隙一寸来宽的铁架子,中间竖起小拱形门般的隔挡,炸好的油糕捞出来后便从两侧依次靠在这铁架上,码成一排。如今这种铁架子已见不到。油糕都是用铁笊篱捞上来倒在圆形的浅搪瓷盘子里。 我婆(合阳人习惯把祖母叫婆)特别喜欢吃油糕,在提着携斗、拐着那双小脚去坊镇赶集(俗称“上会”)之前,总要用白麻纸包一点糖,装在大襟袄上的口袋里,到了集上,径直先走到老姬夫妇摆的油糕摊前。老姬是坊镇西边三里路的嘉德村人,多年摆摊卖油糕,面烫得软硬合适,糖也放得多,人又实诚热情,所以在坊镇街上卖出了名,长条凳上总是挤满了人。婆虽然是这里的老主顾了,但把包着白糖的纸包递给老姬的老伴时,还总忘不了要叮咛一句:“炸老一点!”老姬的老伴笑着接过小纸包,也不搭话,拍好面片后,先舀自家一勺糖,再把婆带去的白糖倒进一半,另一半留给下一个油糕。她顺手在油糕边沿捏一个小嘴作为记号,放进油锅里,用筷子多搅几个来回,然后捞出来,放在小案板上。老姬拿起小油糕刀,在油糕上横剁两下,竖剁两下,形成一个“井”字,用刀尖挑起“井”字中间那一片,顺手再撒进点糖,铲到小碟子里,连筷子一起递过来。婆吃油糕时很仔细,好像在品尝一道美味的大菜,吃完,掏出折得四方四正的小手帕擦净嘴角的糖汁,脸上现出无限满足的神色。 也有的人不需放在碟子里慢慢地品尝,而是用两根手指捏着吃,这就产生了那个“吃油糕烧了脊背”的笑话。说是一个人吃油糕时,不小心糖汁流到了手腕上。他抬起手腕用舌头舔糖汁,却没想到拿油糕的手伸到了肩膀后面,糖汁流到脊背上,左手又够不着去擦,把脊背烧了个大泡。农村人说到某件事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时,常常会以揶揄的口气说:“吃油糕时把脊背烧了”;而当嘲讽那些想达到某种目的却不想下苦的人时,则会说:“想吃油糕还怕烫手!” 昔日的集市或戏台底下,女婿娃要对丈母娘表示孝心,去时所带的礼物首选便是油糕,因为年龄稍大的妇人都喜欢吃甜食,油糕外皮酥脆,糖汁香甜,自然颇受青睐,当女婿的当然也要投其所好了。那时没有塑料袋,卖油糕的就准备些剥去皮的细榆树条,干净又有韧性,碰到有人要带走油糕时,便用这榆树条从油糕中间穿过,串成一串,两个头一挽递过去,叫做“油糕串串”。俗话说,“丈母娘见女婿,兴的就像老母鸡”,女婿娃一进门,丈母娘从罐罐里抓出几个鸡蛋,给女婿娃做一碗香喷喷的荷包蛋。由此在合阳农村便有了那句话,“丈母娘是女婿的鸡蛋罐罐,女婿是丈母娘的油糕串串”。 过去的农村里经济落后,白面不多,清油更少,农民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顿好饭食。每当过端午节时,许多农家都少不了要炸油糕,碰到积麦秸、晒麦之类需要帮忙的人手多时,为了感谢大家,家庭主妇便会大方地说一句:“今晌午炸油糕!”帮忙的人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能美美地吃一顿油糕,也就心满意足了!碰到秋天连阴雨季节,人们闲得无聊,当几个好朋友凑在一起时,如果有人说一句:“摊份子,吃油糕!”大伙儿便哇地一声表示赞成。接着烫面的烫面,烧火的烧火,不大一会香气便在屋子里弥漫开来。花费的钱是按人平摊,吃油糕时却是没人限量,只要肚子能装得下,你就尽管吃,要的就是这种欢声笑语、热火朝天的气氛。情绪上来了,少不了有那气壮的小伙子说,你再能吃多少个,你那一份我掏了,对方被这种挑衅性的话语激怒了,岂肯示弱,也硬硬地回一句:“说话算数?”挑战的小伙子脖子一梗:“君子一言,白布染蓝,咱可是立下尿尿的人!”于是大伙作证,打赌开始,也由此留下许多轶闻趣事,谁谁吃完油糕,让几个伙计扶着转了半夜,不敢睡觉,怕把肚子撑破;谁谁打赌输了,却耍赖不掏钱……我小时候听说过外巷一个叔一次吃了四十个油糕,多年之后,有一次和老人拉闲话,我问道:“叔,你那四十个油糕往哪里装啊!”老人一笑:“嗨,小伙子的胃口美得太哩,石头吃下去都能克化,四十个油糕吃下去,灌上一壶酽茶,就屁事都没有咧!” (文/史耀增)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