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读长篇纪实文学《中国试飞》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彭化义 时间:2021-08-11

  今年八一前夕的一天,陕西西安的军旅作家韦克家先生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与姜丽丽女士一起合写了一部关于中国试飞事业的长篇纪实文学,这两天正在北京举行新书首发仪式,想找时间见个面。
  我与韦先生是多年的战友与朋友,他从试飞院特招入伍后进入海军军代表系统工作,我在海军总部机关工作时常去海装驻西安军事代表局出差,这样就与韦兄有了长时期的交往。他不仅在航空装备专业上是内行,也是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的业余爱好者,因此我们说起话来很投缘。如今虽然大家都已退休,但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谁有了喜事或新的进步,彼此都会真诚地相互道贺。见面落座,他送给我一套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装帧精美的《中国试飞》并签字留念。晚上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这部封面标注“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的作品认真拜读,不禁为此大作拍案叫绝,随即吟出小诗一首:“咬文嚼字三年整,一腔热血颂英雄,笔下半生家国情,尽在巨著现长虹!”
  对于中国试飞行业,别说外地的人们比较陌生,就连生活在西安的不少人也并不怎么了解。人们只知道阎良有个飞机制造公司,谁知道飞机制造出来交到飞行部队或民航公司之前,还必须经过复杂、严格的飞行试验才能通过鉴定或适航取证呢!
  这部《中国试飞》一书,不仅让人们知道中国有个试飞院,更让人们了解到试飞背后竟然还有那么多曲折与惊奇的故事!
  对于中国试飞,笔者并不完全陌生,过去曾经几次前往采访,从而略知一二。试飞院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创建于1959年,全称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航空工业试飞中心),是我国唯一经国家授权的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国家级鉴定试飞单位,是国家级的飞行试验技术研究机构,同时也是国家“飞机适航认可实验室”,还是亚洲唯一世界少有的科研试飞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承担军民用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的鉴定定型试飞及民机适航审定试飞工作;承担飞行技术及试飞方法研究、负责编制各种飞行试验条例、条令、标准、规范和手册;承担飞行测量试验技术研究,开展测量试验设备的研制与生产;开展各种试验机的研究和模拟试验技术及人机工程的研究,为探索航空新技术和有关型号研制提供预先技术支持;负责培训国内外试飞员(飞行员),试飞工程师、机务人员及技术考核;开展飞行试验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等。60多年来,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拥有了承担研制新机、改型机、航空发动机等试飞任务以及多种机载设备的鉴定定型和民机适航审定试飞的综合实力。但是粗略读了一遍《中国试飞》,笔者还是产生了少有的震憾,深深感到:中国试飞事业,无愧于伟大与令人崇尚!面对《中国试飞》上下册,笔者情感奔涌,思绪万千。这是中国航空事业中的辉煌一角,这是中国强军征途上的灿烂链条,这是中国军工战线“国之重器,以命铸之”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冲向高空凌云的看不见的天梯……
  长篇纪实文学《中国试飞》,以其恢宏的气势、宽阔的视野、深厚的纵深、全景的角度,详实记录了新中国航空试飞事业的坎坷发展历程和惊险闯关情景,以其波澜壮阔和宏伟壮观,让人们透过神秘看到了一大批中国航空试飞战线共产党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坚定信念、闪光初心和高尚追求,从而令人受到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陶冶。当我们看到翱翔蓝天和海空的一架架新型战机呼啸而过时,我们自豪骄傲,我们倍感身为中国人的光荣!可是,我们知道为了检验这些新型战机的性能,有多少试飞人员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没有研制中的试飞,哪会有战场上的放飞?!
  《中国试飞》的作者,是长期在试飞行业工作、对试飞战线非常熟悉、怀有深厚情感的业内人士。他们以细致的笔墨重现试飞群体经历的高光时刻,以深邃的目光发掘试飞群体身上的闪光精神,以独特的视角弘扬试飞群体心灵深处的高贵品质,徜徉于近百年的风云之中,纵横于一个世纪的交汇时空,寓感动于感慨,藏激动于万端,调动文字世界的千军万马,演绎出一回回千钧一发和惊心动魄的精彩篇章。当然,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他们常常被主人公的事迹感动得泪流满面。身为资深试飞人的两位作者坦言,不将他们“铺就通天路”的气魄和“甘献骨为梯”的情怀记述出来,就对不起试飞事业,也对不起自己的人生。
  透过这部长达70万字的大作,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新中国各种型号飞机的研制过程和产生背景,还可以知道哪些型号的飞机首次试飞都是谁飞的,他们在试飞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外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每一次的试飞数据,都是他们用生命和忘我牺牲换来的。人们不仅要记住“强5”“轰6”“歼轰7”“歼8”“歼10”“歼15”“歼20”“运20”“直20”等我国战机的响亮名字,还应当记住为了这些型号飞机诞生而舍生忘死上天试飞的王金生、于振武、滑俊、王昂、黄炳新、李中华等一大批蓝天先锋和试飞英雄!不能忘记为试飞科研而受到重伤留下终身残疾的管佩芳、冯萍;更不能忘记为中国试飞献出宝贵生命的杨晓彬、余锦旺、曾晓剑等30多名试飞员和10多位科研人员,尤其是在某次新型特种飞机试飞中壮烈牺牲的申长生、于海峰等9位试飞员和科研人员!
  对外行人来说,试飞就是试飞员首先冲天飞行,可读了《中国试飞》一书才知道,试飞中还有那么多的惊险故事与科学知识,没有当初“大迎角失速尾旋”“发动机空中停车再起动”“逼近颤振边界”等高险高难科目的艰难进行和圆满成功,哪有国产战机的安全优质可靠?怎么能清楚它们的战术技术指标!
  读了《中国试飞》一书才知道试飞是一项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殊事业;才能理解航空界知名专家、院士“与其说飞机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不如说是试飞出来的”。书中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试飞员不仅仅只是离死亡最近的勇士,他们也是知识型专家型的新机研制参与者;试飞工作不仅仅只是试飞员,在飞机起飞冲天之前、之时、之后,还有一大批工程师在为试飞进行科研、测试和机务维护、组织管理等各项保障工作;航空试飞人是一个团队、一个群体、一个战斗单元!没有每个环节艰苦卓越、精益求精的研究试验保障,哪有试飞员的驰骋蓝天?如果说试飞事业是通向飞机研制成功的天梯,那些默默无闻、从事着大量课题研究及精细服务的保障人员,就是支撑天梯的铺路石,他们无怨无悔,无索无求,无名无利,只求祖国航空事业的兴旺发达、只为祖国领空主权的安宁安全!
  由书及人,笔者有诸多共鸣。历时三年整,采访对象200多人,每天都在感动中,每天都在激动中,每天都在担心“写不好”“写不到”的诚惶诚恐中。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心血与汗水,都是激情与艰辛。
  《中国试飞》没有政要题名,没有名人作序,有的只是作者的满腔热忱、书中鲜活人物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中国试飞史上惊心动魄的发展历程。史诗不需要评说,只需要记述;辉煌不需要点缀,只需要尊重。《中国试飞》就是一部辉煌的史诗,没有重妆浓彩,没有华丽辞藻,只有天然的芬芳与清香,这种芬芳与清香将飘向远方、飘向长久、沁人肺腑!

编辑:高思佳

上一篇:禾屋
下一篇:看戏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