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书香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黄冰 时间:2021-08-06

 文/黄冰

书香原指一种名为芸草的植物(别名芸香,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放香气浓郁的黄花,可驱虫通经络),因其气味可以剿灭书虫,所以我们的祖先就把芸草夹在阅读告一段落的书中,既驱散隐藏于字里行间、思想缝隙的虫子,又可当书签使用,真是一举两得。当再次捧读久违的书籍,一股醉人的芳香扑面而来,这正是别样的书之香气。
  书香原本系实用性而来,久而久之,成了中华词典中一个很典雅有美好内涵的词汇,特指书卷气息和文化氤氲。“耕读世家”“书香门第”“书香人家”等等都是对诗书传承人家的由衷赞美,反映了读书为美读书修身的优秀人文精神。
  一个人长期埋首书卷孜孜不倦读书与思考,在江湖上行走心中难免滋生的杂念邪念,就自然而然很快消除于无形中,如秋风扫落叶一样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代之而来的是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之际,高雅的气质、不凡的谈吐、睿智的思想、向善的心灵。这样的人,浑身散发着沁人心脾的书香。我们愿与这样香气四溢的人结成莫逆之交,共同品味书香欢度人生。
  亲近书卷吸吮书香和其他精神领域如出一辙,也没有什么现实物质利益,只是脱离低级趣味的向上的追求、有意思的一种存在方式。书香还可净化心灵锤炼思想,使自己不再拘泥于一方时空的狭小天地,眼里心中定是无边无际的历史与未来的星辰大海。
  旧时凡世代读书之家,即由当地官府派人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赠予“书香人家”的雕刻或牌匾,以示激励嘉奖。礼仪之邦书香传家,绝胜世上所有宝藏之和。
  记得在我家老屋的杂物间,在长满时间青苔的这片天地里,就曾静静地躺着一块承载厚重历史记忆的石碑,其上是字体入石三分苍劲有力的“书香人家”四个大字。历经多少风云变幻人事兴废,此碑依然健在,只是多了一些古朴幽雅的气息。可当年制作此碑的工匠安在哉?人以非凡的聪明才智装点美化了世界,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使相继而来的后人流连忘返。正是由于人多了“智慧”“能力”与“意识”这三个特有又消耗元气的专利,存在的时间就很有限了,当然无法与石雕金属等等没有生命的东西相提并论。
  老屋里的这块“书香人家”石匾,是由于祖上几代“晴耕雨读”,不介入寻常纷扰,只潜心读书修身书香绵延不绝,当时的清朝绥德知州才馈赠我们祖先的一方石刻匾额。读书思考不只是家族有才情的选择,也是一脉相承的遗传基因。我家祖上虽然不是高官厚禄名门望族,却极喜与书香相依相伴,无论富贵贫穷世事颠簸,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天涯海角,书香依旧袅袅升腾。以大学中文系教授身份退休的我的父亲,更是让世代相传的书香传承芬芳馥郁。父亲喜读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李白陆游辛弃疾苏东坡白居易黄庭坚。我比较侧重西方人文哲学系列名著,《理想国》《论法的精神》《悲剧的诞生》《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凡事总有对立的一面。与书香截然不同的是铜臭。一个臭字喷吐的是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者的一腔怒火。其实这个臭字乃锈之误,古代社会一直都在使用代表天圆地方的以青铜为主要成分制作的铜钱,故主逝去后,它们也长期深藏不露于地下深处,重见天日之时当然锈迹斑斑了。臭锈音同字异,就成为人们痛斥来路不正为富不仁之人的专用名词。铜锈虽臭,如果凭借自身实力遨游商海如鱼得水,我们当然钦佩不已。再说,一概斥之为铜臭,这应该是知识分子自命清高绝不同流合污的迂腐姿态。何况天下任何事既对立又统一,铜臭书香也可以合二为一,既书香缠绵又铜臭盈门,文化与经济并驾齐驱而系一人扬鞭策马,岂非世间最快之事?
  望梅能止渴,阅读也可消暑。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