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韩红艳
书院门一直是古城西安文化聚集地的代表符号,是发财致富的名利场。
小说为读者呈现出书院门淘金者努力与沉沦的双重人生。小说以小学教师宴子敬和县剧团的李雯这两个外来人到古城创业的经历与情感纠葛为主线,通过他们和本地的赵先生、地痞王奎、没落户孙府生以及雷老板等之间的生意交往和情感纠葛,道出了书院门底层文化产业者挣扎与奋斗的故事。宴子敬摆摊卖字改变自己的命运,李雯和程大头合伙成立了演艺公司唱戏赚钱。三门峡的农民老张靠着写字养家糊口,河南来的小伙假扮和尚成立了少林书画研修班,还有一些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卖假字画,进行自我炒作。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相互利用,相互帮扶,但也有背叛。在对这群饮食男女日常生活的书写中,展现出原生态的市井生存史。他们流连在酒桌饭局之中,纠缠在情感与欲望的满足中,折射出底层人为改变自己生存状态进行的努力与挣扎。他们被抛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随波逐流,努力向上攀爬去改变自己的境遇,他们的成功交织着汗水、泪水和屈辱。
作者不仅书写了书院门众生的奋斗与挣扎,也书写了为了生存所呈现出的荒诞与丑恶,从“审丑”方面揭示出了“文化”的异化与人的异化。与陕西作家整体写作风格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善与美的追求的化身,而是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有缺陷的社会底层人,这些人让读者难以“喜爱”,而是让读者审视与批判。
书中原生态地展现了人们在混乱价值观中的迷惘与选择。书中多次写到,改革开放之后,人都向钱看了。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人固有的旧的价值体系被打破,而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显现出人的精神无所依靠的处境,也显示了对金钱赤裸裸的追求。情场失意的晏子敬和李雯在书院门里走在一起,困境中他们相约和对方厮守结婚。但是,等到李雯的生存境遇不同时,她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选择了雷老板、王处长和徐厅长作为自己的靠山。为了钱,她周旋在各色男人之间,是男人之间交换的筹码,而她也跻身“成功人士”的行列。作者揭示了当时一个笑贫不笑娼的思想观念。宴子敬在道观修行,却对灵仙子动了色心。李雯和宴子敬之间的爱建立在彼此寂寞的基础上,终究是心猿意马,难以持久。当宴子敬得知李雯背叛自己的时候,他痛不欲生,进行了苍白无力的道德批判后,然后去找灵仙子。书院门开店的漂亮女子小惠背叛了小王,和地痞王奎厮混在一起,后来发现售卖假书的刘经理发了财,毅然跟了刘经理,当了他的情妇。而张大圣、赵先生这一众社会名流,却公然嫖娼做乐。小说主要写底层文化从业者的精神废墟,而不是古城主流文化名人的故事。因此,这些人不足以承担起价值批判的重任,他们无法承担起传统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自然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闪亮点”。
作者在书院门开了三年影楼,对书院门的三教九流熟知,这些人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说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原型。作者在本书封面折页的感言中写道:“一想到当年在书院门的所见所闻,便决计把存在骨子里的那些人和事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于是便有了《书院门1991》。”故事中逼真的情节描写让小说具有烟火气,是尘世人的生活再现,这是小说的优点所在。作者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书院门日常生活原生态的再现,还需要不断地提升。
小说还有一个问题是存在大量冗余的描写,建议删除,达到精简凝练。小说写作整体感觉像一棵恣意生长的树,没有进行合适的修剪。比如里面写到宋仓海带领四个年轻人拍摄黄河的故事,与主题关联不大,在人物出现的时候可以用几笔交代一下即可。还有写饭局吃喝的场面,次数太多,也可以适当地删减。《书院门1991》时间跨度只有一年多,完全可以凝练语言,压缩内容。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