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已经转身出走,与现代保持相反的方向,朝时光之河的上游踽踽独行。
也许,他就在我们中间,体会着置身人群的孤独,而在内心里,坚定地过着与我们貌合神离的另一种生活。
也许,他就是我们生命中冰清玉洁的那部分,游离于我们不慎陷落的深渊之外,以保全我们自身最珍贵的那部分不致丢失和湮没;而我们,只是他留在尘世的比较耐脏、耐磨损、耐伤害的部分替身,历尽劫波和浊流,最终,我们还会回到他那里去赎回真身。
他其实就是那泓地底潜隐的泉。他并没有蒸发或离开大地,有时似蛰龙深潜,有时如灵光乍现,他只是到大地更深的地方保存和提炼着自己,以最接近本源的纯粹和澄明映照天空,保持对沿途相遇事物的深度体认,并打捞事物投下的倒影,从中提取残剩的诗。
他常常背过霓虹灯转身而去,但不是一概反对光亮。他是隐于灯芯根部的点灯人,体会那未被照亮的幽暗部分,也得以看清了那些被光亮放大的影子们的虚幻,自己则安于某种晦涩的本质。
他惯于沉默,但不是一概反对语言。是因为流行的语言已构成对思想和心灵的伤害,说得越多、写得越多、表达得越多,却意味着与真理背道而驰得越多。于是他逃离流行词典,逃出烂俗语法和陈词滥调的枪林弹雨——他知道,真理也是因为不堪忍受陈词滥调的狂轰滥炸和重重围困而出逃的。在远离语言泡沫、远离众声喧哗的孤寂之地,也许,他会和孤寂的真理邂逅。
他总是与生活保持距离,但不是反对生活,不是全然拒绝与生活握手言和。只是拒绝生活中的垃圾部分和非诗意部分。而现代生活,几乎多由垃圾和非诗意构成,除了垃圾和非诗意,现代其实已经没有了真正有意味的生活。
于是,他悄然转过身去,在生活的背面和深处,在被浮光掠影的生活省略了的偏僻生活里,或被一哄而过其实并未真正经历的那些安静的生活里,在古人尚未过完而被时间强行中断的那些古典生活里,他默默生活,静静沉浸,并从头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值得一过的生活?
那被一首首古诗反复擦拭、依然保持着青铜光芒的山间初月,正好从他瓦屋前那泓古潭里的第三棵野百合影子的旁边升起;雨后初晴,突然出现在窗外的妩媚青山,他看见了——辛弃疾和王维的青山,正向他迎面走来;他种竹、种菊、种菜、种豆、种药,早晨起来,就看见诗经里的那丛芍药,议论着治疗现代抑郁症和偏头疼的处方;在深山更深处的鸡鸣声里(而不是现代养鸡场的点杀声里),他听见陶渊明那声天真鸡鸣的回声;尚未被旅游公司开发和售卖的那挂瀑布,仍然在对面悬崖上耐心镌刻那首从公元前就一直在镌刻,至今也不愿公开发表的费解的诗句……
每当这时候,他体会到了一种保持着原初贞操的纯真世界,才会有的那种含着羞涩的、真正的美好。他的内心里,从而有了近似于收藏了什么秘密一样的安静的狂喜,有了对生活意味的心领神会。
这位隐者,这位貌似放弃生活的人,他却有着远比我们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的内心生活。我们津津乐道的所谓生活,也许,只是他废弃掉的那部分极其浮浅的生活。
编辑: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