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毛主席批示学习过的地方——陕西西乡杨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毛开永 时间:2021-07-09

在中国最美茶乡、牧马河南岸,距陕西汉中市西乡县城八公里多的山脚下,有一个风景秀丽、引人注目的神奇地方——它,就是当年毛主席批示过、曾经闻名全国的西乡县杨河镇杨河村。

杨河村属丘陵地区,地阜物华,自然条件较好,南依巍巍的巴山余脉,北是一片片良田沃地,东、西是绵绵的缓坡低岭;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由南向北穿村而过,注入蜿蜒秀丽的牧马河。现全村8个村民小组的830户、2346人散居在沿河两岸和几个山湾的院落中。远远望去,新楼粉墙,绿树掩映,茶山滴翠,渠水纵横,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正是这个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杨河村,六十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如火如荼、辉煌发展的峥嵘岁月和艰难坎坷的历程,演绎了一幕幕摧人奋进、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

早在1955年,毛主席就将杨河坝乡(包括以现杨河村为主的杨河镇其他部分村)党支部积极领导农业合作化、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对农民教育的经验编入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并亲自加了按语,作出了批示:

“此件有用,一切农村的党支部都应当这样做。

根据几处地方的反映,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管理委员会内设立政治副职,是必要的。各地可以设立起来,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专责进行政治工作。

一个乡的范围内组织‘互助合作网’或者如同陕西杨河坝乡那样组织‘联社委员会’,看来是有益处的。

我们一定要相信这样一点,即劳动人民中的缺点或者错误,是能够经过适当的政治工作使他们加以克服或者改正的。读者可以看到,这个乡经过政治工作,使那些做贩猪生意的社员不去贩猪了,使那些把公牛养瘦了的社员把牛养肥了。”

从此,杨河村党支部在毛主席批示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加强党建和政治思想工作,从而使这个村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一面飘扬在巴山脚下、牧马河畔的鲜艳红旗。

特别值得浓墨重彩的是,这个村在贯彻毛主席批示精神中,紧紧抓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个核心,紧密联系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大大增强了党支部的疑聚力、向心力,提高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爱党爱国、积极奉献的思想觉悟。例如在1969年至1971年间,该村组织了一支由肖桂凤、朱汉萍、程建菊、李国英、卢永清等下乡知识青年为主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他们利用农闲时间,联系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深入村头院落,大唱红歌,精彩表演,弘扬正气,寓教于乐,并多次在县城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灿烂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经济建设之果。当时,虽然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正处创业阶段,条件艰苦,群众还不富裕,但杨河村认真加强了党支部建设和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激发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精神和生产积极性,出现了许多热爱集体、一心为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尤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村广大群众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不仅抓好农业生产,还积极响应县上号召,同我县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参加了修建“阳安”铁路和“三马”工程(马鞍堰、马踪滩电站、马营坝电站)等气壮山河、热火朝天的大会战,为西乡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更令人难忘的是,从1958年开始修建,1969年集中大上,到1973年建成通水,西乡县组织数万群众,陆续历经了14年时间(中途因资金困难停建了几年),在西乡南部山区的悬崖陡坡上,修建了一条长43.85公里、穿越6个乡镇、灌溉良田7.68万亩、被誉为“西乡的红旗渠”的马鞍堰。在这项震撼大巴山、惠及灌区近10万群众、永载西乡历史的浩大工程中,杨河村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吃住在工地上,顶烈日,冒严寒,攀悬崖,爬陡坡,开山劈石,流血流汗,顺利打通了马鞍堰“2号”、“5号”隧洞,完成了老湾河渡槽及3000多米堰渠的修建任务,共移动土石16万多方,其英雄气慨和奉献精神使人受到很大鼓舞和震憾。

其中有位村民在修建马鞍堰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尤为感人。他就是当年负责给该村修建马鞍堰工地伙食采买拉运蔬菜的村民李正华(已于2012年逝世,享年86岁)。在那段日子里,他每隔一日就要从县城出发,用架子车拉着蔬菜,徒步二三十公里,先后送往马鞍堰头及“老虎嘴”、马鞍山、黄连沟等工地。十余年来,除了节假日,无论严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都拉着蔬菜,翻山越岭,任劳任怨,十年如一日,往返在蜒蜒的道路上。同时,为了给村上节约经费,他还卖掉了自己三间瓦房,大半用于那些年来采买蔬菜经费不足及拉运途中开支花销等,其奉献精神真令人感动不已!

这些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感人事迹和广大杨河儿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促进了该村农业生产和我县经济建设,为杨河村这面红旗增添了光彩,而且还涌现了马家才、王选文、李建毓、王万成、李先春、余清彦等老一代先进模范人物及近几年涌现的先进典型。其中,时任该村党支部书记马家才(于2009年逝世),还被选为“九大”代表,1969年4月出席了党的“九大”,并和与会代表荣幸地同伟大领袖毛主席合影留念。

对此,杨河村这面红旗更加鲜艳夺目,并引起了上级领导和有关媒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等中、省、市领导先后来到杨河村调研,对该村各项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同时,当时的汉中地委还提出了“远学大寨,近学杨河”的口号,杨河村又成为地、县农村工作的先进典型。当年先后任西乡县委书记的王世清、马友柏及县委副书记王国良、王永祯、罗兴志、李象恭,县革委副主任宋芳梅等领导,还亲自带领工作组在杨河村蹲点,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培育和扶持杨河村这个先进典型倾注了大量心血。一时间,杨河村名扬全国,非常红火。一批批县内外参观者和新闻记者络绎不绝,一篇篇典型报道和经验介绍经常见诸于国内许多媒体。为此,杨河村一度成为西乡人民的骄傲和西乡的一张最为引人注目的名片。

进入新时期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杨河村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而后来渐渐被人们遗忘的先进典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内函,并以其持续发展的生动事实和各方面的喜人变化,如一颗璀璨诱人的明珠,再次映入了人们的视线,引起了上级有关领导的密切关注。2004年10月3日,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何安聚、汉中市委书记田杰等陪同下,专程来杨河村调研,并看望慰问了原杨河村党支部书记、党的“九大”代表马家才,对该村党支部在毛主席批示下取得的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等先进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从此,杨河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项工作跃入市、县先进行列。

如今,杨河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尤其是茶叶生产等主导产业,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变化。2019年,全村共发展茶园1200余亩,养猪1300余头,养牛110余头,养鸡7800余只,人均纯收入达13007元,创造了杨河村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

同时,该村党支部还认真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多次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奖励。近几年来,该村先后荣获了“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委)、农村党组织标兵(市委)、先进集体(县委)、县文明单位(县委、县政府)等多项荣誉称号,其崭新的面貌和骄人的成绩使杨河村这面红旗更加光彩照人。该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表示,今后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把“毛主席批示”这个红色资源保护好、打造好、利用好,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带领广大村民群众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努力奋斗,再创辉煌,把杨河村建设的更加美好,让广大村民日子过得更加富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