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建群
中国篇·敦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有玉门关、阳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
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有羌、戎族在此地游牧。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后来月氏强盛,兼并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人西迁锡尔河、阿姆河流域。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8),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汉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说到敦煌,就绕不开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修凿的第一人,名叫乐尊。上苍把这份历史的光荣,给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僧人。修凿的确凿时间是公元366年(或344年)。敦煌地面的沙土中,曾出土一块断头碑。该碑的碑文上记载着这件事。
在我们农耕文明区域,人们居住形式通常是四合院。在四合院一进门的照壁上,或者起居卧室的墙上,凿挖一个方形的较浅坑洞,就叫龛。老百姓在里面供一尊菩萨或者财神,甚至什么都不供,只是安放一个香炉,到了年节时候,点上一炷香,祭拜追思神佛先祖。
第一个在莫高窟修建佛龛的人叫乐尊,这是一个来自东方的和尚。乐尊西游至三危山下大泉河河谷,大泉河唐代叫宕泉,当地人叫它红柳河。在大泉河河岸,乐尊和尚就制造了一个佛教神话,他说他站在红柳河畔,看见三危山上,霞光万丈,金光闪耀,状有千佛,他深受感动,泪流满面,就此发心立愿,开始在红柳河畔的山崖上打造佛龛。
第二年又从西方过来一个游方僧,很有可能是小月氏人,他也依样画葫芦,也在这里打造佛龛。我们知道,月氏人在匈奴人崛起之前,曾经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大败月氏,杀死月氏王,并把月氏王的头颅做成喝酒的饮器,月氏人就此离散,其中随军的大多数健硕部众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称为大月氏人;而留居在东天山地面至河西走廊原驻地的老弱妇孺小部分残众月氏人,称为小月氏人。敦煌莫高窟大量的佛窟督建,是在鸠摩罗什到来之后。前秦大将吕光攻破龟兹城以后,把西域知名高僧鸠摩罗什绑在一匹白马上驮行东归,顺着塔里木河一路走来,经过楼兰故地罗布泊的极旱之地,马匹在进入敦煌境后嗅到月牙泉泉水,极度干渴的白马在月牙泉饱饮泉水之后,直接胀死了。追随鸠摩罗什而来的龟兹僧人和民众,感念白马功劳,就在白马的掩埋之地修起白马塔,又在白马塔附近修建白马庙。
经过沙漠辛苦之后的龟兹僧众,行经敦煌休养时,也开始在红柳河畔的山崖上继续打造佛龛,修造佛窟,感念佛祖保佑他们历经了九死一生的艰险磨难,重见绿洲。
经此以后,在敦煌莫高窟开凿佛窟,就成了一种社会潮流。西至哈密,东到酒泉、张掖,丝绸之路上的富户人家、达官显贵,都到莫高窟认领打造佛窟,以积修功德。
佛家有言,修建佛窟功德无量。他们认为修造佛窟,所得功德修为“莫高于此”,莫高窟之名也因此而来。在这样的信仰驱动下,这些处在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的达官富户,积累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使他们富有财力,足以完成开窟造佛的巨大工程。甚至这些善男信女还把自己的相貌也依样打造在佛窟的入口处,后人把这些形象称为“供养菩萨”。其实这些供养菩萨并不是真菩萨,只是有菩萨心肠、发愿开窟并长期供养的信众,等同于我们民间把乐善好施的善心人称为“活菩萨”。
敦煌莫高窟的七百余佛窟,就是这样经过千余年开凿积累下来的,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乐尊始凿莫高窟的记录,是来自莫高窟出土的一块断头碑的记载。而我们知道匈奴和尚刘萨诃开凿莫高窟的记录,却是来自一百多年前,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无意中发现的敦煌藏经洞里的文书上的记载。除了佛教文化的辉煌以外,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敦煌,还是汉唐国家经略西域的战略前哨。当时中央屯兵主要就在敦煌郡,内守河西,外镇西域。中央政权对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的经营,往往以敦煌为据点、为跳板。这里举一个简单例子,前秦皇帝苻坚派他的大将吕光前往龟兹,迎请鸠摩罗什。吕光当时就驻守在敦煌。所以吕光从敦煌出发,沿丝绸之路北道,绕行到龟兹国,路途并不算遥远和艰难。
如果中央政府足够强大的话,会以敦煌为据点,把军事行政控制,进一步前推。比如唐代在吐鲁番建立的安西都护府,又以安西都护府为根据地,继续西进,甚至翻越天山,进入哈萨克草原,在碎叶城建立都督府。(学界有一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碎叶城。)甚至横穿费尔干纳盆地,到达世界的十字路口,就是今天的撒马尔罕,建立康居都督府,这些都督府就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然后在天山北麓,现在乌鲁木齐这边,就是阿尔泰山将要开始的地方,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建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地面是辽阔的北疆地区,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叶尼塞河流经地,以及色楞格河和贝加尔湖地区。最初北庭都护府也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后来为了强化对天山北麓的控制,将它升格为与安西都护府并列的军事行政建制,直属于中央政府。
这里介绍两件敦煌地面出土的文物,它们的珍贵之处,实物与内容都与丝绸之路这条横贯东西的物流大道有关。
这第一件是一枚简牍,是一个粮食购买合同。购粮者是一个有名有姓的人,他购买如此巨大的一拨粮食干什么用呢?最初,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人们在高昌古城出土的简牍中,又发现这个购粮者的名字,原来,他是安西都护府的军需官,这笔粮草是为戍边的士兵采购的军粮。而再后来,在北庭都护府,即今天的吉木萨尔出土的简牍中,人们又发现了他的名字。原来,他又被调防到了这里。这位军需官后来是客死异乡呢,还是侥幸地回到了内地故乡,没有这方面的简牍告诉我们了。
第二件是一把精致的骨做的尺子。尺子用图案分割成十寸。那图案分明是波斯风格的。这把尺子怎么量骆驼背上那堆积如山的布帛丝绸的呢?笔者推测,它先用这尺子量出一丈,然后再用这一丈作为标准,将布帛一丈一丈地折叠。OK,很快就丈量出来了。而这波斯驼队又为何如此的不小心,将这精美的骨尺遗落在敦煌,是遇到了某种不测吗?我们不知道。
编辑: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