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
笔者曾经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一个雅丹下面,待了十三天(1998年),罗布泊这个昔日的西域大泽,已经完全干涸、凝固。盐壳竖起一个一个的大包,密密匝匝排列,从我们支起帐篷的这个雅丹,铺向沙埋的楼兰古城。这盐壳有十八米到二十米薄厚。盐壳下面则是二百多米深的卤水。
我此行比彭加木、余纯顺都更深入地进入了罗布泊,而且一待就是十三天,而彭加木、余纯顺只是在罗布淖尔荒原的边缘地带打了个转转而已。
关于科学家彭加木的失踪,坊间有许多传说,大部分都有些离谱,我根据新疆地质三大队总工陈明勇先生、三大队司机兼厨师老任所谈,试图为这位科学家寻找三个失踪和死亡的可能。
第一种可能,在罗布泊南面罗南洼地上,龟背山以南,库鲁克塔格以北,仍有一个类似罗布泊那样的大湖,水已经完全干涸,形成满河床的流沙,人一脚踏进去,立刻被流沙所掩,会滑到几十米深几百米深的沟里。铺天盖地的流沙会从上面流下来,将人掩埋。
第二种可能,罗布泊地面有一种风,俄罗斯人叫它黑风暴,新疆人叫它闹海风。风生成后,黑压压地,立起来,推着往前走,人一旦被卷入风中,立刻被撕成碎片。老任师傅说,这风从他面前过来时,他曾试着将手伸向这黑墙中,结果啪的一下,五个指头被打折了。
这第三种可能,就是掉进这罗布泊古湖盆二百多米深的卤水中。陈工告诉我,虽然这地面坚硬如铁,但是一旦遇到点儿小雨,一旦月圆月缺,引起卤水返潮,地面有时会变得稀软,人一脚踩下来,就咕嘟咕嘟地不见影了。
九十八
而关于旅行家余纯顺的死因,那一年,我在飞机上,看到航空杂志上有一篇文章标题,叫《谁害死了余纯顺》,封面上黑体大字,十分吓人。于是打开杂志一看文章,笑了,作者竟然是我。说文章是从我的一本叫《罗布泊档案》的书中摘录。典型的标题党。
文章给出答案说,害死余纯顺的是媒体。在若羌县城出发前,余先生一是有一点感冒,一是似乎有所预感,于是不想走了。但是云集若羌的一百多家媒体不依不饶,他们说你这不去,我们回去以后的旅差费电视台都不给报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们可爱的余先生,于是在第二天太阳冒红时,背上行囊上路。
余先生既定行程是从若羌县城出发,沿孔雀河古河道,行进到楼兰古城,然后再穿行罗布泊古湖盆五十公里,抵达我搭起帐篷的那座雅丹。这是计划,后来出若羌城,行进到九十公里时,走偏了,可怜的余先生又向前走了十几公里。找不着那事先说好的,为他埋着的食物和矿泉水,于是一急,心脏病突然发作,这个用双脚征服过许多险恶所在的著名探险家,倒毙在诡异的罗布淖尔荒原上。
九十九
关于罗布淖尔,关于塔里木河,关于黄河,这里还有一个中国地理学界争论了两千多年的大疑问、大命题。这就是黄河重源说。
将这个地理命题最早带给我们的是老古董《山海经》和《禹贡》,那上面说:“河出昆仑之虚,色白。”正如佛教经典是从葱岭最高处的天池(又称龙池)中一头神牛向外喷水,奔腾下山形成一条河一样,我们的老古董《禹贡》说,昆仑是千山之祖,万水之源,我们的黄河,就是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言之凿凿。
而正式带给我们“黄河重源说”的,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是南北朝时期的法显和尚,是与法显同时代的(晚三十年)著作伟大《水经注》的郦道元以及路经罗布泊的高僧玄奘。
尤其是清朝,发配到伊犁将军府的朝廷命官,踏勘西域所有湖泊河流,写出皇皇大作《西域水道记》的徐松,亦持此说。(《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连载之十七)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