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卷临池消永日 品茶论道享流年
有些事情,过程就是目的,目的也就是过程。比如我为写书法而临帖吧,比如我临累了坐下来喝茶吧。朝来暮往,四季更迭,在别人以为浪费生命的事情,于我竟乐此不疲。
人生是一个过程,享受过程大概也就叫享受人生。《世说新语》里刘义庆有一则《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雪夜访戴的过程,正是任情适性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实乃名士之风流。陈鹄在《耆旧续闻》中有一则《抄书》的故事,说的是苏东坡抄《汉书》习成日课。苏翁抄书看似是为了提醒自己加强记忆,实则享受的是抄书那个过程。他抄书每段先抄三字,再抄两字,最后变成只抄一字,如此减省,终使他对《汉书》几能背诵。苏翁如此大才竟肯下此等笨功,这事也许只有东坡这样的大才才能做得。苏翁学习的过程与目的是合和一致的。
我上班去大雁塔广场,回家去明德门公园,经常见有老翁提着水桶在水泥地面上写书法。前面写,后面风干,不急不躁,神情淡定,这种不功利的行为艺术,令我非常感动,也令我肃然起敬。我回来就整一大堆旧报纸坚持临帖,反正旧报纸不要钱,我有的是工夫。这样长此以往,竟也上瘾习成日课了,这样消费人生,于我却也觉得有了些难以释怀的趣味。
朗月照人临朗月 奇书养目览奇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是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境界。古诗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刻苦的精神是人们攀登书山的路、荡舟学海的舟。葛洪在《西京杂记》里有一则故事叫《匡衡穿壁引光》,说的是有一个叫匡衡的人,勤学但家里很穷点不起灯。隔壁有烛却照不过来,他便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引过光来,这样就可以借用洞里透过的光亮来读书了。本地一个富贵望族,家里藏了很多书,匡衡就主动找上门愿意给人家帮工,但拒绝要任何报酬。主人有些奇怪问他为什么,匡衡说希望主人能将所藏的所有书让自己读一读就非常满意了。主人听罢大为感动,就将家里所藏的书任他去读。后来匡衡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欧阳修在《归田录》里有一则《三上》的故事,不妨照录:“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宗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唯此尤可以属思尔。”
读书能医愚,读书能生慧,读书就是力量。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说书法是大文化我看言不为过。万丈高楼平地起,有多厚实的根基才敢盖多宏伟的高楼。书法发展得靠文化积累,这是一个长期的化育过程。现在有人提出全力打造当代书法大家,我就怀疑。书法大家不是钢铁和机器,书法大家是书坛上的参天大树,大树只有在大自然中经风沐雨自然生长才能成为参天大树。
编辑: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