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名家专栏 >

《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12)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建群 时间:2016-10-08

第三十七颗念珠。孔夫子在宋国只呆了短暂的几日,屁股底下的席子还没有坐热,就又得走。宋国一位大臣,双姓司马给自己做了一个石椁,三年了还没完工,孔子见了,斥责了两句。司马怪罪他多嘴多舌。一天,孔子师徒在一棵大树下习礼,司马得知后,便带人砍倒了大树。孔子担心着司马不肯善罢甘休,继续为难于他,于是带上弟子,换了衣服,装扮成老百姓的样子,赶着牛车继续行路。

这样他们又到了郑国,郑国也没接待。于是他们又向西去陈国。公元前492年,到达陈国都城宛丘。这时,孔子已六十岁了。孔子在陈国不久,鲁国发生了一场火灾,孔子在陈国推测说,烧掉的大概是桓、僖二公之庙吧!不久,从鲁国传来的消息证实了孔子的推测。陈缗公及大夫们对孔子的预料非常惊讶,孔子则认为这是上苍对违礼者的惩罚。

又有一次,天上掉下一只被箭射穿的鹰,箭头是石制的,箭杆长一尺八寸。陈缗公向孔子请教,孔子说此箭是武王灭商后北方的肃慎国进贡的,各国都曾分到过这种箭,陈国就有。一查,果然有,陈缗公更加佩服孔子的博学多闻。

孔子一行在陈国又住了三年。鲁哀公六年,吴国大举攻陈,楚国帮陈反攻,陈国一片混乱。六十三岁的孔子对弟子们说,走吧,到能施展自己抱负的地方去吧!孔子一行离开陈国,想经过蔡国去楚国。

从宛丘到蔡国正是吴楚交兵之处。当孔子一行走到陈、蔡交界的旷野时,被乱兵围住了。可怜的人哪,他们上天无路,进退两难,一连七天没生火做饭。这就是著名的“陈蔡断粮”的故事,后世的人们,以“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如漏网之鱼”来形容孔子师徒当时的狼狈境况。

身处如此险恶之境,孔夫子仍神情自若。陈蔡道中,一棵古树下,饥肠辘辘的孔子仍抚琴、唱歌、讲学,脱下鞋子来,围着篝火,舞之蹈之,歌之诵之。弟子子路出去为大家找吃的,回来后仍两手空空。他气冲冲地问老师:“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会遭难吗?”孔子说:“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非不会遭难,但一旦遭难,他们仍会坚定地守住自己,不荒腔走板,不乱了分寸!”子路又说:“恐怕是我们的仁德不够,智慧不足,人们才会信不过我们,不实行我们的主张!”孔子摇摇头说:“弟子啊!哪能这么说呢。假如有仁德就会使人相信,那么,伯夷、叔齐为什么会饿死在首阳山呢?假如有智慧的人的主张都能行得通,那么殷纣王时的大臣比干,为什么竟被人挖去了心呢?”子路听了,无言而退。

七天头上,另一位弟子子贡,找到楚国的营垒求救。讨到救兵,这样,孔子师徒们才没有被饿死在这陈蔡道中。牛车重新启动了,吱吱哑哑,这一支有些奇怪,有些滑稽,由一群唐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者们组成的队伍,才脱离了险境,不日后即达楚国的边境。

孔子在事楚的日子里,虽然他们给了他一定的礼遇,但自己仍然郁郁寡欢,感到才不尽用,于是他又想离开了。再一次走到楚国边境的时候,前程茫茫,两眼墨黑,他不知道自己这一个囫囵身子,下一站将会放置到哪里去。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个人,叫接舆。接舆疯疯癫癫地踏歌而行,边走边唱:“凤鸟啊!凤鸟啊!为什么这么倒霉,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不再着迷。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当权的人危乎其危!”孔子听到这支歌,猛然醒悟,赶紧下车,很想同唱歌者攀谈一番。可是,那人摆摆手,避而不见,自顾自地走远了。孔子扶着车,沉吟良久,明白在楚国不会有什么结果的,相比之下,还是去卫国为好。

这样,孔子一行又一次来到了卫国。当时卫出公在位已经四年,他的父亲,那个当年使人来刺杀南子的蒯聩,还没有力量返回卫国。而妖冶的南子,这时大约已经不在人世了,因为史书不再提及她了。不知趣的孔子,在一次宴会上,劝卫出公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蒯聩毕竟还是你的父亲,把他接回来吧,如果他真的野心不死,还想要这个位置,那么你就禅让给他吧!要么,眼下这个场面,“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不符合礼法呀!孔子的话,卫出公当然不喜欢听,这样他很快地又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了。

随着孔子的周游列国,他的声名不管怎么说还是一日隆于一日,并且这名声不断地传回他的桑梓之地鲁国去。鲁国终于记起他的这个游子了。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君主派了三名大臣,带着厚礼,赴卫国迎接孔子。至此,六十三岁的孔子,终于结束了漂泊,回到了鲁国。

第三十八颗念珠。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是空空的行囊!六十三岁的孔子,回到鲁国的国都曲阜,他被鲁哀公尊为“国老”,像国宝一样地养起来,敬起来。跟随孔子多年的那些弟子们,有许多留在了他曾经周游过的那些国家中,为他们服务,而回到鲁国的这些弟子,也都出仕为官。

站在曲阜城中自家的门口,这位业已六十三岁的老人面对通衢大道,御风而立,双泪迸流,他想起当年拜见老子时,老子的教诲。老子说:“你常说的礼乐,创言者尸骨已烂,只剩些空话。我听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而愚,抑骄去欲,无为而为,对你或许是最有益的啊!”

“老子是龙呀!”孔子长叹一声说:“走的兽可以用网捕,游的鱼可以用丝钓,飞的鸟可以用箭射,至于乘风驾云上天的龙是难以捉摸的。飞龙在天,吞云吐雾,见首不见尾,老子就是人中龙呀!”

他的周游列国,匡正时弊的梦到此结束。灰色的暮年就要不可遏制地到来了。他乞求上苍再给他十年时间,他在这十年中将闭门不出,将那些当年老子交给他的周朝的藏书,以及这些年周游列国时,收集到的典籍,以及他拜谒那些当时还活着的礼乐大师时,所收集到的礼谱乐谱,编撰出来,给后来留下一些典籍。为了表示他将闭门不出的决心,他将那辆陪伴他周游列国的牛车,用斧子劈了烧柴。劈车子的时候,孔子有许多的感慨,除了那两根车辕,还是当年的旧物以外,其余的东西,都是车子每当磨损后,就地取材配置的,而且零件们不止一次地更换过。这车轴,是卫国的枣木做的,这车帮,是楚国的柏木做的,这车上的木轮子,它的辐条,是晋国的榆木做的。孔子偎着火塘,哼着歌,劈一件,烧一件,忆一段往事。

而那拉车的牛,也已经更换了多次了。眼前的这头牛是最后一任。孔子把它牵出来,将缰绳搭到牛的脖子上,朝牛屁股上拍一巴掌:“去耕田吧,你套在农人犁杖上的价值,比套在我的这辆破牛车上的价值更大!”

第三十九颗念珠。自此,孔子闭门谢客,开始修书。他把所搜集到的上古时代历史文化传统,实物和有关文献,进行了鉴别、分类、分析、综合、整理出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卷书,第一次系统清理了古代文化典籍。

这些典籍的整理,从大处讲,是对上古自黄帝开始的两千五百年这个东方文明板块的一个文化备忘录,同时,亦是对即将开启的下一个两千五百年的文化启示录。而孔子,正是站在那个时间节口上的人,他站在那个大门口,像个交通指挥,像个公益性质的向导。

而从小的方面讲,这些典籍,也是他给他学馆编的教材。编书以外,孔子的晚年还干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开办私塾,教化学生。中国后来的私塾教育,一般认为是从孔子开始的,他同时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是他的教学思想。据说孔子的膝下,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只要有十小条的干肉作为尊师薄礼,孔子便可收他为弟子。弟子们则把孔子平时信口说出的话,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叫《论语》,同样是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论语》中,孔子无不感伤地说:芝兰生于幽暗的山林中,承蒙有人赏识,它会芬芳地开的,而没有人赏识,它仍然会芬芳地开着!它是为自己而开。孔子的这句话,勾起后世多少文化人的感慨和共鸣呀!

孔子回到鲁国的前一年,他的夫人不幸病故,回到鲁国后不久,他的年仅五十岁的唯一的儿子孔鲤也不幸死去。孔子的精神因此受到颇大的打击,悲伤的情绪,孤独的情绪从此伴随了他直到终老。他的修书十年,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完成的。

后来,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夭折,年仅三十二岁。颜回聪明好学,道德修养很高,与孔子情同父子。孔子经常对人说,这就是将来要接替我的那个人。颜回之死,孔子悲痛欲绝,放声哭喊:“老天要了我的命!”颜回死去的第二年,那个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相处时间最长的弟子子路,也在卫国的一次内乱中被杀。子路当时是卫国的臣子,在蒯聩回卫国争夺君位时,被蒯聩的朋党剁得稀烂。据说听到这噩耗时,孔子正在吃饭,他闻言大哭,将准备食用的肉酱也扔了。

一个又一个的沉重打击,使孔子的晚年更显凄凉。子路去世的第二年初,孔子就病倒了。一天夜里,他在病榻上恍惚梦见自己坐在堂前的两根柱子之间祭奠什么。第二天清早,他强撑病体,拖着拐杖挪步到门前,用沙哑的声音哼着这样一首歌:

“巍峨的泰山要崩塌了,粗壮的梁柱要断折了,哲人啊——要像草木那样地枯萎了!”

孔子唱着唱着,流下泪来。弟子们听见老师的歌唱,连忙跑来陪伴他,把他扶回床上。从这天起,孔子就再也没有起来。弟子们精心侍奉七天后,孔子终于与世长辞,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一日,终年七十三岁。

孔子死后,安葬在鲁国都城曲阜的泗水旁。弟子们为孔子守丧三年,而子贡则在孔子墓旁修筑草庐,守了六年。后世来这里拜谒,凭吊的人带来各地的树苗,栽到墓的附近,天长日久,蔚然成林,后世称其为“孔林”。

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居改建为孔庙,并将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等陈列于庙中,岁时致祭。

孔子的追随者名叫孟子。孔子被民间称为圣人,孟子则被民间称为亚圣。孔子大约活了七十三岁,而孟子大约活了八十四岁。“七十三、八十四,闫王叫你商量事”,这是一个中国民间尽人皆知的民谚,那个年龄坎上,人最容易死,所以中国人把那叫“坎儿”。一个老者如果能熬到那个年龄,那么遇到这个坎儿时,那一年中都会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般去度,直到年关一过,心才又会重新放回原处。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