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项目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研究,提出了构建陕西高质量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的思路与途径。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的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向往与追求。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是指能够保障生态文明教育顺利实施,持续推进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包括保障机制、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
二、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发展现状
陕西省是生态资源大省,具有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等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良性运转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初步形成,但整体而言,起步晚、发展慢、机制弱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机制不够顺畅。高效科学的体制是达成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我省生态文明教育的资金、法制、教育(师资)等各项保障机制运行不够顺畅,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法规支撑和师资力量,生态文明教育难以常态化开展。
(二)发展相对滞后。《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6—2020)》要求:“推进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培育中小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全国各地也开展了相应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如上海市开展的“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系列活动”,我省活动相对匮乏,大中小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重点不够突出。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但是重点在学校。2021年《陕西省中小学素质教育读本推荐目录》共有两种《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入选,但据课题组走访调研,该读本使用情况不够理想,其他学科教师有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愿不够强烈。
三、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构建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和2021年两次来陕考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我省高质量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构建指明了方向。
(一)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机制、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首先,强化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实施;出台《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条例》,以法律权威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构建专、兼结合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为生态文明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其次,激发动力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在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导地位,陕西省林业局、生态环境厅、教育厅、水利厅与宣传部门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融入发展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中。最后,制定科学评价机制,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统合多方力量。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充分整合社会力量。鼓励高校、企业、民间组织、人民团体等多方力量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社会协同效应;积极鼓励全民参与生态文明教育,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态文明,我省作家李汉荣、白忠德的生态散文作品便是极好的例证。
(三)强化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利用“三个课堂”推进生态文明教育。首先,借助“第一课堂”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一方面利用科学、生物等课程直接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美术、语文等课程间接开展。其次,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生态校园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生态专家讲座等多种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再次,通过“第三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生态农业园,参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直接体验感。
总之,我省生态文明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为陕西省社科联2020年生态空间治理重点研究项目“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研究”(20ST—48)、陕西省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一般项目“陕西省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2021ND0490)研究成果)
编辑: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