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栏 > 新美育 >
西安好课堂

让“三个课堂”真实发生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纲 时间:2021-08-25

  “西安好课堂”契合陕西省教育厅刘建林厅长创新设计“三个课堂”的核心要义,是“三个课堂”的西安自觉、西安实践、西安经验、西安模式、西安品牌。学校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核心是课堂。“西安好课堂”聚焦课堂、直击课堂、发力课堂、绽放课堂、享受课堂,抓住了课程课堂质量建设的关键和根本。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西安好课堂”从市域基础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岀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强烈期盼,激发广大教师的内生动力与活力,也已成为持续构筑西安基础教育新高地的行动支撑和创新品牌。
  一个没有好课堂的学校不能称其为好学校,一个上不了好课堂的老师难以成为好老师。学校之间最根本的差距是教育教学水平的差距,最显著的差距是课堂上的差距,最关键的差距是师资的差距,最核心的差距是校长的差距。诸多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能力培养等最终都要体现在课堂上,课堂是主战场、是试金石,三尺讲台论英雄。有学生的地方理应有好课堂,让好课堂遍地开花,让好教育桃李芬芳。“西安好课堂”的意义就在于此,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和课堂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西安好课堂”既是奋斗目标,也是内在要求,更是广大教师激扬青春、绽放光彩、实现梦想、赢得尊严、彰显光荣的空间和舞台。
  “西安好课堂”具有市域普遍适用性,其实践价值在于全面深度落地,本土化、校本化扎根在不尽相同的区域和学校,关键在学校、在课堂。“西安好课堂”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注重融合、注重创新、注重特色、注重实战、注重结果、注重获得感、注重总结升华。“西安好课堂”没有最好,永远在路上。
  “西安好课堂”立足学校、根植在课堂,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总结提炼了六个维度:
  一是“西安好课堂”凸显五育内容课程化、核心素养校本化、课程建构体系化、质量评价导向化。“西安好课堂”革新了课堂构成的核心要素,改变了以往老师预设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惯式,问题的产生还来自另外两个或两个以上途径,即学生课前预习提岀问题和课堂当场生成问题,课堂当场生成问题则更富有变化和灵动,导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决定了课堂的质量。
  二是“西安好课堂”体现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分享式、合作式、开放式等特质。老师要把课堂调动起来、与学生互动起来,师生一起把课堂气氛营造出来,驱动构建有动感、有效能、有共鸣、有碰撞、有火花的品质课堂。“西安好课堂”基于经验的积淀、发自文化的源动,突破了经验式徘徊,经验上升为文化,文化托底高于经验,好课堂是文化的力量。“西安好课堂”的核心价值在于创建一种崭新的课堂文化。
  三是“西安好课堂”系师生共同打造的好课堂。老师要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导师,老师起主导作用,在导中教,在教中导。学生是主体,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享受成长。课堂上师生之间眼神与眼神的对视、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才会有光有魂有灵犀。一个好老师不是让学生忍受课堂,而是让学生享受课堂,给孩子的心中播下尊重生命的种子、播下求知创新的种子、播下自信阳光的种子、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四是“西安好课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向小学的40分钟要质量、向中学的45分钟要质量。聚焦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让课堂学习真实发生,让育人效果规律生成,从而破解起点决定终点的瓶颈。这是对每所学校和每位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教师素养提升的目标导向,更是新时代教育人的初心情怀和使命担当。
  五是“西安好课堂”不仅教授知识,更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革命首先是思维革命,要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经过思维认知的课堂,就有了灵魂,就有了魅力。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找到开锁的钥匙,更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配制钥匙,方法比答案更有价值和意义。老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心扉,给孩子的心中照进一束光,这束光就是思维之光、灵动之光、智慧之光、成长之光、幸福之光。
  六是“西安好课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系统筹划、融合创新、有效衔接课中课后、线下线上、校内校外。基于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机会均等。对孩子来说,合适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要释放孩子的天性,发扬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西安好课堂”市域特色品牌,关键在人。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教研员组成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担当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荣辱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根本是为了孩子、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这就亟须持续提升“五力”,即: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提升教师的发展力、提升学生的成长力、提升家长的协同力、提升教研员的支撑力。各学校应成立四个中心,即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家长协同中心和教科研支撑中心。打造五个一流专业教研员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即一流专业思维、一流专业能力、一流专业素养、一流专业精神、一流专业成果,培养更多的名师尤其是名家。
  “西安好课堂”坚持国家课程标准,有机融合五育,支持做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发展素质教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劳高质量全面发展。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需要阳光、需要运动、需要艺术、需要健康、需要自信、需要勇敢、需要坚强、需要男孩子的阳刚之气,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真善美的熏陶和追求,需要些许泥土的气息与滋养,需要诗、梦想和远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拥有自己的舞台、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都能讲好自己的故事。这才是新时代少年该有的模样,这才是“西安好课堂”原本该有的生命力。
  “西安好课堂”与西安“名校+”同为西安教育的两大创新品牌,二者一体联动,相得益彰。在以“名校+”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名校+”工程大格局中,系统思维、精准融入、落实落地“西安好课堂”。“西安好课堂”助力西安“名校+”,西安“名校+”为“西安好课堂”拓展了空间和舞台,纵向链接实现不同学段素质教育的连续性,横向衔接实现校内校外素质教育的连续性。近两年共举办“西安好课堂”市级现场观摩活动40多场,线上同步直播,单场线下线上参与人数少则20余万、多则近百万,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参与人员范围涵盖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教研员、专家学者等。
  近年来统筹设计并系统推出“西安好课堂”系列实践载体,即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品质课程分享、名校优课乡村行、家校讲堂进行时、精品网课别样红、多彩社团动起来、校外实践直通车等,分别对应融接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强化第一课堂,开发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紧盯课程课堂改革,紧盯育人方式改革,紧盯中高考改革,深耕“西安好课堂”,落地陕西“三个课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者系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