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秧歌让人震撼与激荡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贺世国 时间:2025-02-21
文/贺世国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原生态陕北秧歌在榆林、延安两地最为普及,每年春节农村都要组织秧歌队闹秧歌,县城都要有秧歌会演。陕北人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喜欢扭秧歌、看秧歌,喜欢秧歌成了陕北人的天然本性,爱秧歌的情结镌刻在他们的骨子里,融进了他们的血脉里。 阵阵锣鼓声响起,好比紧急集合的号令,让大人小孩可以放下手中的一切活计,迅速集中到秧歌场上来。浑厚激昂的乐声,穿过圪梁梁崖畔畔,穿进大伙的心房,这就告诉你,大秧歌开始了。陕北秧歌表演形式主要特点是“扭”,所以也叫“扭秧歌”。大红大绿的服饰,配上旋转的花伞,男子铿锵有力、大步流星的梦幻舞步,女人娇柔秀美、婀娜多姿的翩翩舞姿,刚柔并济,在黄土地上大放异彩,闹出酣畅淋漓的快乐,扭出对来年幸福生活的期盼。陕北秧歌滋养着这方水土,也浇灌着陕北人的心田,走进了陕北人民的精神家园。对陕北人来讲,闹秧歌、看秧歌胜过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 陕北秧歌主要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大秧歌大多是在街道、广场进行的集体性歌舞活动,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踢场子”,则参加人数少,大多是秧歌队的成员,一般为偶数,在十人以内,成双成对,男舞长绸,女持彩扇,大有武术的味道,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大秧歌之后是踢场子的最佳表演时间。 陕北农村闹秧歌,演出前先要到庙里拜神,再开始在村内各家表演,俗称“排门子”,以此祝贺新春送福到家,这是古代祭社活动的延续。之后再在场里转场子,闹“小回回”,即表演节目。农村秧歌有转村闹秧歌的习俗,这个村的秧歌到其他友好村里去闹秧歌,当领导决定去哪个村闹秧歌后,便派友好人士去这个村庄联系送帖子,民间叫“下帖”。下帖后那就要万无一失地准时到达接帖村闹秧歌,接帖村周围邻村的老乡们不辞辛劳,徒步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前来看秧歌,小山村顿时沸腾了。这样,既增进了两村之间的友谊,又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近年来,农村人口逐渐流向城市,农村闹秧歌也就少多了,相反,城里的秧歌逐渐繁华,政府花大力气组织秧歌队,过街表演和秧歌会演展演,给陕北过大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气息。 在陕北,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战乱等原因,陕北秧歌也曾陷入低谷。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这里的秧歌又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新中国成立后,陕北秧歌登上艺术舞台,开始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传播。 时空流转,岁月更迭。陕北秧歌也经历了一次次改革和蜕变,变得越加魅力无穷,成了震撼人心的精神乐园,增添了说不完道不尽的情趣。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网络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秧歌表演中也得以体现,人们的服装以及表演动作、伴奏音响均与时俱进,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在榆林,各个县区的秧歌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绝活,南六县的秧歌更胜一筹,而绥德县的秧歌更是陕北秧歌的精华。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绥德县文化馆获得陕北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正月全城闹秧歌,已成为陕北人的集体记忆。2025年春节,榆林市承办了全国秧歌展演,正月新春,有四家外国文艺团队和国内三十多家秧歌队,走上古城榆林街头会演展演,一队队秧歌英姿飒爽,激情无比,即舞即演,挥洒自如。演员们豪情万丈,欢畅豪放,击打出青春的活力和一往无前的斗志,扭出了丰盈激荡的美好与向往。挤满大街小巷的观众如潮水般涌入,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有的早早地来到现场占领制高点,有的把小孩架在脖子上,踮着脚尖,尽情融入这歌的世界、舞的海洋,领略着陕北秧歌独特的魅力,他们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在今年榆林举办的全国秧歌展演中,闹秧歌有了新突破、新内涵,每个秧歌队都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中前进,把非遗展示得淋漓尽致。清涧县插棒子秧歌队把民间流传的插棒子秧歌与当地的道情、民歌有机结合,由著名歌手现场展示,舞出崭新的天地,让人耳目一新。绥德秧歌队以深厚的底蕴和功力,展示了陕北秧歌的独到之美。更令人自豪的是:在榆林教育系统秧歌队中,有了外国朋友的参与,这些留学生成为秧歌队中不同肤色的演员,而且扭得不逊色于本地人。陕北秧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再是空话了。 编辑:林夕上一篇:母亲的杜鹃花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