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长安西望 丝绸之路考古纪事(连载1)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9-23

 

  编者按:今天起,本报连载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一书。《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记叙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二十年致力于丝绸之路考古,用探铲在中亚各国发出中国声音,构建中国考古学科的话语体系。王建新教授团队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该书为陕西省2023年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列为2024年全省干部20本读本之一。

  塔什干之夏
  接见
  每年6月是塔什干城最好的时节。碧空如洗,温度适宜,甜美欢畅的奇尔奇克河和银子般的湖泊陂塘,沁润着塔什干的葱茏和茂盛,艳阳下清真寺圆形穹顶上的琉璃五彩斑斓。城东黛青色的恰特卡尔山,守望着这座城的活力和越来越现代化的面孔,一如它守望这座城千年来的古老与悠久。
  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大都市之一,位于西天山西麓,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筑有城池,汉译石头城。隔山而居的是西天山东麓的中国喀什,两城都由冰雪融水所滋养,绿洲上平畴沃野,阡陌纵横,肥腴富足,人烟如织。只是喀什的河向东奔流,而塔什干的河向西南而去。
  和喀什一样,塔什干也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当年欧亚大陆贸易通道上的商业枢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凿空之旅,与西域各国建立了直接的官方联系,此后使团来来往往,商队络绎不绝。大唐玄奘西行取经,沿途传播中国文化,在讲经诵佛中,与各国人民广结善缘,在中亚和南亚千百年来的文献记述里,他的音容代表着中国和中国人的美好形象。张骞、玄奘,都曾在塔什干留下足迹。塔什干城从古到今一直见证着中国和中亚人民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2016年6月22日,进入人们视野的是一群来自中国的考古工作者。他们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增进着中国和中亚人民的人文交往和文明互鉴。
  当地时间18时15分,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在塔什干亲切接见了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西北大学在乌开展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习近平主席与大家逐一握手,详细询问了每位考古、文保人员的单位和姓名,并在接见结束时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而在出访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乌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文章中写道:“中乌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人文交往一直是中乌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
  习近平主席接见的人员中,来自西北大学的是该校中亚考古队的王建新教授和梁云教授,以及硕士毕业生吴晨。他们正在撒马尔罕的泽拉夫善河流域进行考古发掘,追寻从中国迁徙到中亚的古代游牧人群大月氏的踪迹,开展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王建新教授63岁了。他的头发被风吹成了大漠戈壁的颜色,长而浓密的眉毛表露着刚毅和坚定,沉静的眼神闪烁着阅历和智慧积淀出来的通透。他脸膛上的皱纹如同岩石上的刻痕,这不仅仅是岁月的刀功,也是执着和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印记。他的背已经微微驼了,因为谦逊,也因为常年奔波操劳。
  此时此刻无疑让人万分激动。无论对于他个人还是对于他所在的西北大学,以及全国所有的考古工作者,这都是一个莫大的荣耀。陪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学生和伙伴,人到中年儒雅沉稳的梁云。王建新教授想起了和他一起战斗的同事们,马健、任萌、习通源、赵东月、热娜,还有刘瑞俊、冉万里、杨璐、周剑虹、田多、李悦……光荣和喜悦,幸福和激动,应该与他们一起分享,当然,也包括他身后的西北大学的师生们。
  这时距离王建新教授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已经过去了17年,距离西北大学创办考古专业已经过去了近60年,距离西北大学开展考古研究已经过去了80年,距离前辈黄文弼先生开创丝绸之路考古已经过去了90年。
  他忽然感到责任重大,时间紧迫。十几年来,沿着河西走廊,到天山南北,一直到今天站在中亚的土地上,他是西北大学几代考古学人中走得最远的一位,取得了非常有分量的成果,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重大突破。但中亚考古工作才刚刚打下基础,大月氏研究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切都还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因为,虽然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进入中亚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工作的学者,但相比于西方,还是迟到了,落后了。而且中亚的考古工作面临很多艰巨的挑战:由于中亚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文化演进,这里一直是世界考古学界的聚焦点,更是考古学学术的角力场和竞技场。中亚文化异常复杂,历史上,周边力量和人群多次进入,文化多次融汇,种群多次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形态,文化堆积纹理交织,很难辨析。中亚,这个有限的区域空间,却投射着整个欧亚大陆的文化倒影。中亚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在。
  (未完待续)

编辑:北月

上一篇:中秋往事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